[实用新型]一种可进行多重变色的容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72244.X | 申请日: | 2011-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8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丘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昌成陶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C09D11/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 地址: | 51145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行 多重 变色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色产品,特别是涉及一种表面图案可变色的容器。
背景技术
变色容器的表面图案之所以变色,是因为容器表面的变色涂料里面含有一种被称为变色微胶囊的材料,此种材料会根据温度变化而产生颜色变化,这种变色微胶囊的变色材料一般称为变色粉,它由隐色色剂、显色剂和增感剂组成,当温度变化时,显色剂释放质子,隐色色剂吸收电子后就会变色,当然这个变色体系必须在一种特殊溶剂环境中才能变色,这些变色颜料经过包裹技术处理后,形成变色微胶囊、变色粉,才能投入正常使用。
现有的变色容器表面的变色材料通过单一一种变色粉材料做成,不同颜色的变色粉的变色所需温度不同,或者在同层温度进行调剂颜色,然后通过变色花纸进行水转印、喷涂等工艺做在产品上,在容器空置状态或者即未盛放热水的情况下,容器表面是深色的,当容器表面温度升高或者盛放热水的情况下,当容器表面温度超过该变色粉的临界温度时,即在热的状态下容器表面是略带残余色的透明,如常温黑色、蓝色、红色、咖啡色等变色材料,在热的状态下变透明变色层。
所以,现有的变色容器表面图案属于单一温度层的变色,变色过程比较简单,变色前是一种颜色,变色后是透明色。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进行多重变色的容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进行多重变色的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本体的表面设有可随温度进行多种颜色转换的变色油墨层。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变色油墨层与容器本体间设有可将变色油墨层贴覆于容器本体表面的胶层,变色油墨层和胶层均通过水转印技术贴覆于容器本体的表面。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变色油墨层内包括多种不同颜色的变色粉,变色粉所需的变色温度均不相同。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变色油墨层包括光油和多种不同颜色的变色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变色容器将可进行多种颜色转换的变色油墨层贴覆于容器本体表面,在使用容器时,随着容器内部液体温度的变化,容器本体表面的变色油墨层可呈现多种颜色的转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进行多重变色的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容器本体1的表面设有可随温度进行多种颜色转换的变色油墨层2。
此变色容器将可进行多种颜色转换的变色油墨层2贴覆于容器本体1表面,在使用容器时,随着容器内部液体温度的变化,容器本体1表面的变色油墨层2可呈现多种颜色的转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变色油墨层2与容器本体1间设有可将变色油墨层2贴覆于容器本体1表面的胶层3,变色油墨层2和胶层3均通过水转印技术贴覆于容器本体1的表面。
变色油墨层2通过胶层3贴覆于容器本体1的表面,可增强变色油墨层2水转印至容器本体1表面后的粘附牢固性,使得其具有更高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变色油墨层2内包括多种不同颜色的变色粉,变色粉所需的变色温度均不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变色油墨层2包括光油和多种不同颜色的变色粉。
变色油墨层2通过多种在不同的温度时可分别进行变色的变色粉和光油进行混合制作而成,将各种不同颜色及不同变色温度的变色粉充分混合并与光油搅拌后,用研磨机进行充分的研磨,并通过网纱过滤,从而调制成多重变色油墨。并将所得的变色油墨丝印在水转印纸上,通过水转印花纸将变色油墨转印至变色容器的容器本体1 表面,水转印技术使得变色油墨层2可以牢固贴覆于容器本体1的表面。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昌成陶瓷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昌成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22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