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工中心三轴伺服进给传动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72131.X | 申请日: | 2011-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4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郭亮;李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斌盛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5/32 | 分类号: | B23Q5/32;B23Q5/4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马家骏 |
| 地址: | 2015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中心 伺服 进给 传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给传动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加工中心三轴伺服进给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加工中心在机械制造和加工领域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汽车、电子、模具和航天技术等领域的零部件配套加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由图1可见,加工中心机械部分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包括床身、滑鞍、工作台、主轴箱以及立柱的主体部分1,X轴伺服进给传动2,Y轴伺服进给传动3,Z轴伺服进给传动4,主轴切削传动5以及垂直移动平衡传动6;其中,X轴伺服进给传动2实现工作台横向伺服移动,Y轴伺服进给传动3实现工作台纵向伺服移动,Z轴伺服进给传动4实现主轴垂直伺服移动,主轴切削传动5实现平面高速旋转,垂直移动平衡传动6则用于平衡主轴箱体的垂直移动,XYZ三轴联动控制则可实现三维图形的加工。
加工中心的各机械组成部分中,三轴伺服进给传动系统则是该产品制造中的难点和核心,尽管传统的典型进给传动结构运用极其普遍,但是,仍然满足不了科技发展和高精密加工的要求,为此,国内外制造厂家都在不断的研究和改进传动结构,旨在提高传动系统的定位精度、可靠性和精度稳定性,进一步满足市场的需求。
由图2可见,传统的三轴伺服进给传动系统结构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滚珠丝杠101、螺母座102、电机座103、轴承座104、锁紧螺母105、2个精密轴承107、联轴器110和伺服电机112。图示A、B处缺少支承轴承两端密封,图示C处未预留热膨胀调整间隙,图示D处无预拉伸锁紧螺母,图示E处无极限缓冲撞块,同时前后支承如果不选用丝杠专用轴承,则很难承受高速传动和大的轴向载荷力,精度保持性也将受到影响。
上述机构由此存在轴向产生热膨胀量堆栈问题、轴承密封问题、轴向间隙调整问题以及高精度定位和精度保持性问题。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加工中心三轴伺服进给传动结构,已解决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中心三轴伺服进给传动结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伺服传动的精度和稳定性,零件通用化率高,控制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故障率,便于维修和保养。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加工中心三轴伺服进给传动结构,它包括滚珠丝杠、螺母座、电机座、轴承座、锁紧螺母、分别支承在滚珠丝杠两端的精密轴承、联轴器和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精密轴承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外侧密封和一内侧密封,在所述滚珠丝杠上对应与所述精密轴承的位置设置有极限缓冲撞块,在所述滚珠丝杠的后端丝杠内肩处设置有预留间隙,在所述滚珠丝杠的尾端设置有一预拉伸锁紧螺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精密轴承为前端采用3列DBD组合形式的向心推力球轴承支承和后端的2列面对面DF组合形式的向心推力球轴承支承。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中心三轴伺服进给传动结构,提高了伺服传动的精度和稳定′性,零件通用化率高,控制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故障率,便于维修和保养,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加工中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三轴伺服进给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工中心三轴伺服进给传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加工中心三轴伺服进给传动结构,它包括滚珠丝杠101、螺母座102、电机座103、轴承座104、锁紧螺母105、分别支承在滚珠丝杠101两端的2组精密轴承107、联轴器110和伺服电机112;在所述精密轴承107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外侧密封106和一内侧密封108,在所述滚珠丝杠101上对应与所述精密轴承107的位置设置有极限缓冲撞块109,在所述滚珠丝杠101的后端丝杠内肩处设置有预留间隙113,在所述滚珠丝杠101的尾端设置有一预拉伸锁紧螺母114。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精密轴承107为前端采用3列DBD组合形式的向心推力球轴承支承和后端的2列面对面DF组合形式的向心推力球轴承支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斌盛电子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斌盛电子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21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