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1707.0 | 申请日: | 201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3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永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73 | 分类号: | H01M4/73;H01M2/2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223900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0920036856.9的中国实用新型于2009年12月23日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板栅。包括极耳、边框、横向筋条和纵向筋条,所述纵向筋条在极耳侧沿边框中部向两侧呈放射线分布。此蓄电池板栅是通过加密板栅上不与底边垂直的纵向筋条,缩短了电流的传导路径,克服已有技术的电流传导路径长的缺陷,减少了蓄电池的内压降,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但是单纯加密栅板延长蓄电池的寿命比较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使板栅上的电流分布更加趋于均匀,有利于活性物质充分利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内设有横向筋条及竖向筋条构成的网状筋条结构,所述边框中上边框上部设有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设于上边框中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竖向筋条从中部向左右两侧呈放射状分布。
优选的,所述竖向筋条从板栅的中部开始人字形分叉呈二次放射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边框的截面面积大于两侧边框的截面面积。
优选的,所述上边框的截面面积是两侧边框截面面积1.4-1.6倍。
本实用新型板栅结构中极耳趋于边框中部的优点为:放电过程越接近极耳,电位梯度越大,极耳趋于居中,板栅上的电流分布逐渐趋于均匀,有利于活性物质充分利用,所以极耳趋于居中结构板栅优于边极耳板栅结构。另外板栅极耳所在的横框筋,截面加大,是竖边框截面1.4-1.6倍,其有益效果为:
(1)提高电池高倍率、大电流导电能力,以较少内阻;
(2)提高充放电时耐腐能力和抗蠕变能力。
(3)从解剖传统板栅设计的高倍率、大电流及循环使用的电池,寿命终止后解剖发现大部分电池失效都是极耳下筋条腐蚀和蠕变,中下部筋条比较完好,腐蚀和蠕变小,因此使用本板栅结构能改善电池的各项性能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其次,板栅竖筋条采用放射状筋条,从板栅的中部开始,筋条再采用二次放射状。
(1)由于筋条增多,筋条间距减少有利于电流传导,电流分布逐渐趋于均匀,放电时有利于下部活性物质充分利用,提高电池容量。
(2)由于筋条的二次放射,增加了筋条的数量,充电时,相对分布的充电电流减小,提高下部筋条耐腐蚀能力,所以延长了电池的寿命。在解剖浮充使用的传统板栅设计结构的电池,解剖发现大部分电池失效都是支持活性物质的板栅下部严重腐蚀而终止了电池的寿命。
(3)本板栅结构有效的消除和减少活性物质的硫酸盐化及钝化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的实施例,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内设有横向筋条4及竖向筋条5构成的网状筋条结构,所述边框中上边框1上部设有极耳2,所述极耳设于上边框中部位置。所述竖向筋条5从中部向左右两侧呈放射状分布。所述竖向筋条5从板栅的中部开始人字形分叉呈二次放射状结构。所述上边框1的截面面积大于两侧边框3的截面面积。所述上边框的截面面积是两侧边框截面面积1.4-1.6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永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永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17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极耳翻褶机构
- 下一篇:加装发光二极管的套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