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声波变密度测井仪的下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1558.8 | 申请日: | 201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4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野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王漪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波 密度 测井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井工具,尤其涉及一种仪器的下接头。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的声波变密度测井仪(VDL)的下接头示意图。整个下接头为一体化设计,整体上看是两级台阶的圆柱体。根据安装及使用上的顺序,从上(与VDL仪器相连接的一端)到下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密封部分110、安装部分120以及注油部分130;其中密封部分110的直径小于安装部分120的直径,而安装部分120的直径小于注油部分130的直径,从而密封部分110与安装部分120之间形成第一级台阶,安装部分120与注油部分130之间形成第二级台阶。
在安装部分110的外表面设置有密封O圈槽111,用于与VDL装配时设置O型橡胶密封圈。在安装部分120的外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几个径向的螺钉孔121(比如六个或者其他数量)。在注油部分130靠近安装部分120的部位,设置有径向的注油孔131,在与注油孔131同一圆周上还均匀分布有几个径向的勾头孔132(比如4个等等)。注油孔131与下接头中心部位的油路140相通,用于为VDL注油;而勾头孔132用于与勾头扳手相配合。
注油部分130的底部(即注油部分130上距离安装部分120较远的一侧),为瓶盖形状,即沿下接头整体的轴线方向有一加工部150,加工部150的顶端距离注油孔131与油路140连接处保留有一定尺寸,否则通过注油孔131所注入的油将会通过该加工部150经注油部分130的底部漏出。该加工部150的表面上从底部起加工有母螺纹151,便于与下护帽(类似于塞子的作用)相配合,以保护下接头。图2为现有的下接头100与下护帽200相配合的示意图。
目前而言,VDL仪器位于水泥胶结成像测井仪仪器串的尾部,不能在其下再挂接其他的测井设备(仪器)了。另外,如图1所示,现有的下接头虽然能够为VDL仪器注油,但是其注油孔131是专门设计的,含有两级台阶,不能与其余测井仪器的注油接头相配套,而且也不能与57标准测井仪器的注油嘴(注油接头)互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声波变密度测井仪的下接头,克服现有的声波变密度测井仪的下接头中注油孔不能与其余57标准测井仪器的注油接头相配套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声波变密度测井仪的下接头,从与所述声波变密度测井仪相连接的一端开始,分为密封部分(310)、安装部分(320)以及注油部分(330),所述安装部分(310)的外表面设置有密封O圈槽(311),所述安装部分(320)的外圆周上设置有螺钉孔(321),所述注油部分(330)靠近所述安装部分(320)的部位设置有径向的注油孔(331),所述注油孔(331)仅有一个台阶。
优选地,所述注油部分(33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勾头孔(332)。
优选地,所述勾头孔(332)与所述注油孔(331)不在一个圆周上。
优选地,所述注油部分(330)径向上的中心部位有孔,沿所述下接头轴向从距离所述安装部分(320)较远的一侧开始,依次为连接部(351)、加工部(352)以及定位部(353),其中:
所述加工部(352)为与所述注油部分(330)同轴的工艺孔;
所述定位部(353)与所述注油部分(330)同轴,内壁上垂直于所述注油部分(330)的轴线有一凸台(370);
所述连接部(351)的内表面加工有母螺纹。
优选地,所述凸台(370)沿轴向从所述加工部(352)与定位部(353)的分界处延伸至所述定位部(353)的底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可靠性强,配套的注油嘴与57标准测井仪器相一致,满足互换性。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VDL仪器下方继续挂接测井设备,方便了测井功能的扩展,应用可以更加人性化,且保留了原有的注油功能及下护帽连接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VDL的下接头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下接头与下护帽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VDL的下接头的立体效果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下接头的剖面效果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下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实施例在图5所示剖面结构示意图中的A向剖视图。
图7为图3所示实施例在勾头孔部位的径向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15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