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0521.3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6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坤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坤荣 |
主分类号: | A63B53/04 | 分类号: | A63B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彩霞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尔夫球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结构用于定位焊接时的位置,从而提高杆头产品的组合焊接合格率。
背景技术
一般焊接制造的高尔夫球杆头1,是将高尔夫球杆头1分成打击面板11、上盖板12、底板13和管部14,将成型后各部位的板体组合,再焊接各板体的焊合边缘以构成高尔夫球杆头1的粗胚,经过磨光、打光、上料等各步骤处理后,形成完整的高尔夫球杆头1。
请参阅图1、图2-1所示,焊接制造的高尔夫球杆头1的打击面板11的上边缘111、下边缘112处各设有数个凹痕113、114,分别与上盖板12、底板13的边缘121、131设置的凸点122、132相互配合,使得打击面板11与上盖板12、底板13采用凸点122、132及凹痕113、114为定位标记来焊接(如图2-1、图2-2所示),在焊接过程上,由于打击面板11与上盖板12、底板13相互组接之间,在装配时缺少了定位构造,使上述板体完全依靠使用者的手部接合感觉而定,所以在装配中容易导致高尔夫球杆头1产生偏移,而无法在打击面板11的上边缘111、下边缘112与上盖板12、底板13的边缘121、131处进行焊接,导致最后成型的高尔夫球杆头1造成焊接不良,影响外观,增加产品不合格率,导致制作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结构,该高尔夫球杆头结构具有焊接更为简易,并能保证较高的产品组合焊接合格率,且焊接完成后接缝处不需再补料。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结构,包括一上盖、一底板、一打击面板及一连接球杆的管部的锥形喉部的下缘,并相互连接构成中空的杆头本体,所述打击面板的背面与所述上盖相结合的上边缘设有用于焊接定位的一上阶槽,所述打击面板的背面与所述底板相结合的下边缘设有用于焊接定位的一下阶槽。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弧形外侧边形成一折边,并在其一边角部成型有一凹缺部,供所述管部的所述锥形喉部的下缘焊接于所述凹缺部处。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弧形外侧边与所述上盖的所述折边结合处形成折边,并在其一边角部成型有一凸接部,供所述管部的所述锥形喉部的下缘焊接于所述凸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打击面板在其一边角部成型有一凹弧部,供所述管部的所述锥形喉部的下缘焊接于所述凹弧部,而在相对的边角部成型有一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上盖的折边的末端、所述底板的折边的末端的结合处形成接合。
进一步地,所述管部的所述锥形喉部的下缘设一阶槽,与所述上盖的所述凹缺部、所述底板的所述凸接部及所述打击面板的所述凹弧部焊接并相互连接构成中空的杆头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所述凹缺部、所述底板的所述凸接部及所述打击面板的所述凹弧部分别设一阶槽,与所述管部的所述锥形喉部的下缘相互结合焊接并相互连接构成中空的杆头本体。
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结构主要可达到如下所述的有益效果:
1.结构具有焊接更为简易,并能保证产品具有较高的组合焊接合格率,并且强度增加。
2.利用打击面板上、下边缘的上阶槽与下阶槽,来定位上盖及底板结合焊接时的位置,令打击面板的背面与上盖、底板装配焊接更加方便,且焊接完成后接缝处不需再补料。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高尔夫球杆头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1为图1所示高尔夫球杆头立体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2-2为图2-1于A-A位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第一实施例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1为图3所示高尔夫球杆头结构立体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4-2为图4-1于B-B位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第二实施例组合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第三实施例组合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手段、技术特点及其有益效果,可由以下详细实施例说明辅以附图而获进一步的了解。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结构,请参阅图3、图4-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该高尔夫球杆头2包括一上盖3、一底板4、一打击面板5及一连接球杆的管部6的锥形喉部61的下缘,其中该上盖3、底板4、打击面板5相互连接构成中空的杆头本体,用于连接球杆的管部6的锥形喉部61的下缘焊接于该杆头本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坤荣,未经吴坤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05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