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齿轮热处理的淬火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69868.6 | 申请日: | 2011-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2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智;周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浦江齿轮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9/32 | 分类号: | C21D9/32;C21D1/6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柯奇君 |
| 地址: | 322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齿轮 热处理 淬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齿轮热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淬火冷却是齿轮生产中的重要工艺,它对齿轮精度和质量有着显著影响,从装夹方式、淬火介质状态以及淬火设备等方面进行改进,力求做到齿轮的均匀冷却,可以大幅度减小齿轮的变形量,并提高其变形规律性。因此要求淬火油槽具有均匀搅拌、加热、冷却和控温以及应急淬火功能,对于改善齿轮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产环境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热处理行业不再把淬火冷却设备看作无关紧要的辅助性设备,而是将其作为事关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设备。
目前,在齿轮加工中不间断的淬火过程中,会导致淬火温度急升,有时油温升到135℃,现有的油槽因缺乏合适的冷却装置,无法把温度降下来,严重制约了生产,而且现有的淬火装置由淬火油槽和其底部的储油槽构成,淬火油槽底部与储油槽连为一体。因此,储油槽没有外部油补充,一槽油不到半年就无法使用了,同时,这样的结构使得储油槽内的污物无法排出,淬火后全部粘在齿轮上,无法排除,无法换油来解决,影响了产品的加工质量和产能。总之,现有的淬火装置主要存在一下缺陷:1.冷却效果差;2.油槽中的污物无法排除,淬火用油中存在杂质,影响齿轮加工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用于齿轮热处理的淬火装置,在齿轮热处理中,利于降低油温,且容易排除污物。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齿轮热处理的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油槽、储油罐、输出油管和输入油管,输出油管和输入油管两端均连通淬火油槽和储油罐,且淬火油槽、输出油管、储油罐和输入油管依次首尾连接成淬火油循环回路。
作为优选,还包括油泵,油泵与输入油管相连。
采用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用于齿轮热处理的淬火装置,通过设置输出油管和输入油管,将淬火油槽和储油罐通过管路连接成淬火油循环回路,与现有的连为一体的淬火油槽和储油罐相比,热量不容易积聚,冷却效果好,并且油循环流动,不光难以积聚污物,而且即使污物积聚也很容易在该储油罐的底部轻松排除,还可以很方便地补充该淬火油。因此,这种结构的淬火装置使得淬火油污物和杂质减少,且均匀流动。而对于齿轮这类表面状况复杂的工件来讲,淬火油流动使得沟槽、凹面等部位的冷却过程加快,不仅能提高了冷却速度,而且能改善表面冷却的均匀性,从而改善齿轮的质量。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齿轮热处理的淬火装置的优点在于:结构新颖,冷却效果好,污物排除和淬火用油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种用于齿轮热处理的淬火装置,由淬火油槽1、储油罐3、油泵221、输出油管21和输入油管22构成。输出油管21一端与淬火油槽1连接,另一端与储油罐3连接。输入油管22两端直接连通淬火油槽1和储油罐3,输入油管22上连接油泵221,通过油泵221将储油罐3中经过冷却和过滤的淬火油打入淬火油槽1中。淬火油槽1、输出油管21、储油罐3和输入油管22按照上述结构依次首尾连接构成了淬火油循环回路。
使用时,齿轮在淬火油槽1内淬火处理后,淬火油通过输出管路21,输至储油罐3内。输入油管22从储油罐3的上部将淬火油输回至淬火油槽1内,继续使用。这样的目的是淬火油能快速循环活动,而污物和杂质等沉淀至储油罐3底部,不进入淬火油循环回路,并且也容易在该储油罐3的底部排除。与传统的储油槽与淬火油槽连为一体相比,这样的淬火油循环回路结构,其淬火过程的热量不容易积聚,冷却效果好,也方便了补充淬火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浦江齿轮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浦江齿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98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