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调整预埋件安装水平度的调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69732.5 | 申请日: | 201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3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8 | 分类号: | E04G21/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地址: | 40005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整 预埋件 安装 水平 平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地平面埋设预埋件的安装、校正和调平用的调平装置,具体为一种调整预埋件安装水平度的调平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尤其是大型的工业厂房中面对高精度预埋件的安装一直是令广大施工技术人员比较头疼的问题,其技术难点集中在预埋件的校正与调平工序,还有就是后工序中的预埋件保护。该种结构的地平面(大型厂房),首先是长、宽尺寸非常大,有上千至几千、乃至上万平方米,需要埋设多种预埋件,其数量上百吨至几百吨,要求预埋件之间的高度差非常小,预埋件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很高(水平度要求很高),常规的施工埋设方式进展缓慢、效率低、工期长,而且不容易达到要求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另外就是施工成本较高。在安装、校正和调平过程中,需要一种能方便、灵活调整其水平度的调平装置,尤其是能直观显示槽钢上表面左右两端、每一端的左右两侧的相对高度,以使调整其水平高度以满足工艺要求。但,现有技术的调平装置,不能方便、灵活地直观显示、调整其水平度,施工效率低、耗费人工,影响工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在调平预埋件施工中存在的调整水平度不方便、效率低、工期长、不容易达到要求的水平度等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缩短工期、提高安装施工效率、调整方便灵活、降低施工成本的调整预埋件安装水平度的调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调整预埋件安装水平度的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标准端与测量端,所述标准端和测量端都由相互连接的底座和竖块构成,标准端与测量端之间通过软管连通,软管之中灌注有液体,软管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标准端和测量端的竖块上;在标准端上刻画有液面参考线。
本实用新型调整预埋件安装水平度的调平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有效提高安装施工效率,缩短工期,提高市场竞争力。
2、采用现场(工地)常用材料,利用工地的某些边角余料制作成安装用的简易调平装置,而不采用昂贵的仪器和设备,便于现场的施工操作,同时能降低施工成本。
3、能直观显示槽钢上表面左右两端、每一端的左右两侧的相对高度,并能方便、灵活调整槽钢上表面左右两端、每一端的左右两侧的相对高度,以使其水平度满足工艺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调平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本实用新型调整预埋件安装水平度的调平装置,包括标准端1与测量端2,所述标准端1和测量端2都由相互连接的底座3和竖块4构成,标准端1与测量端2之间通过软管5连通,软管5之中灌注有液体,软管5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标准端1和测量端2的竖块4上,可以绑扎在竖块4上;软管5内的液体可以采用彩色的,如红墨水等,以便准确观察和定位。由于大气压力的缘故,软管5两端的液面高度应该是相等的;在标准端1上刻画有液面参考线。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调平装置进行调平操作时,将标准端1放置在高度确定的高度控制点上,再将测量端2放置在待调平的槽钢上表面,根据标准端上刻画的液面参考线,调整测量端2的高度,使软管5两端的液面高度相等(达到工艺要求的误差范围);在软管3两端的液面高度相等后,达到液面参考线的位置,调整待调平的槽钢上表面的高度,调平槽钢上表面四个角的水平位置,以调整四个角的水平度达到工艺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简易调平装置,其组成部件,如构成标准端1和测量端2的底座3和竖块4以及软管5等,都采用安装现场的边角余料制得,本身成本很低。
具体调平操作时,将本实用新型调平装置的标准端放置在就近的高度控制点上,调平装置的测量端放置在待调平的槽钢上,根据简易调平装置的标准端与测量端上液位的变化,调整支撑架上支撑杆的高度,使槽钢上表面的高度相应变化,使槽钢上表面左右两端、每一端的左右两侧的高度调整为相等,或调整为满足工艺要求的高度差范围内,就达到了调平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97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