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耳机式全息自疗仪在审
申请号: | 201120169202.0 | 申请日: | 201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6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于春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春泉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A61H39/04;A61N2/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7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机 全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治疗仪,尤其涉及一种全息自疗仪。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人体耳廓全息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有耳针疗法和耳穴压丸疗法。耳针疗法,通过将针直接刺入皮内刺激经络,达到通调十二经络,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是,这种针灸疗法不仅容易带来交叉感染,而且稍有不当,会引起耳部皮肤感染、出血等问题,另外患者一般需要专程去医院请医生治疗,对于日常工作较繁忙的人来说,这是极不便利的。耳穴压丸疗法是利用胶带将颗丸固定在耳朵的相应穴位上,然后通过按压颗丸进行按摩治疗。由于胶带的粘性不强,透气性也不好,因此贴在耳朵的皮肤上,容易引起胶带脱落和皮肤过敏发痒。
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耳穴治疗手段,以克服耳针疗法和耳穴压丸疗法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耳机式全息自疗仪,无需出门就诊,即可随时随地、方便有效地进行自我物理治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手段:一种耳机式全息自疗仪,包括箍环以及连接在箍环两端的一对耳部按摩器,所述耳部按摩器包括:一侧具有开口的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弹簧定位体,连接至弹簧定位体并从壳体的开口伸出的多个刺激元件,所述多个刺激元件以长短不等的方式排列在壳体的开口处。其中,所述多个刺激元件的排列形状及长短与人耳的轮廓相对应。
在上述的耳机式全息自疗仪中,所述弹簧定位体具有相对位置固定的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设置于壳体内,所述顶板设置于壳体的开口处,且所述顶板表面对应每一个刺激元件的位置开设有盲孔。相应的,所述刺激元件包括:刺激头,与刺激头相连的针体,以及一端缠绕在针体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盲孔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弹簧。
较佳地,所述底板上可设置一磁性块。
可选的,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一内置电池或一外接电源连接装置。通过内置电池或外接电源的供电,可以使设置在底板上的振动器、设置在壳体内的音乐播放装置或者设置在壳体内的无线电接收装置工作。
此外,所述箍环还可通过一控制拉带与所述耳部按摩器连接,从而通过控制拉带调节箍环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式全息自疗仪,是根据耳朵的轮廓及耳穴的位置设计的,当佩戴在使用者耳部时,各个刺激头均对使用者的耳朵产生按摩刺激作用,配合振动器的振动可使按摩效果更好。由于按摩器内的刺激头排列密集,能够良好地覆盖耳朵的各个穴位,使得穴位刺激效果好,从而能有效地通调经脉,达到自我保健、防治疾病的效果。此外,通过在耳机式全息自疗仪内安装音乐播放装置、无线电接收装置等组件,在保健自疗的同时还能听歌曲或新闻,使得自疗过程更休闲舒适。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式全息自疗仪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详细给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耳机式全息自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耳部按摩器中刺激元件的排列示意图。
图3为耳部按摩器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振动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磁性块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式全息自疗仪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为了便于理解,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附图加以说明,然而说明书附图均采用较为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耳机式全息自疗仪,包括箍环10以及连接在箍环两端的一对耳部按摩器20,所述箍环10通过一控制拉带11与耳部按摩器20连接,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箍环10的长度。两个耳部按摩器20对称设置,具有相同的结构,以其中的一个耳部按摩器20为例进行说明,该耳部按摩器20包括壳体21、弹簧定位体22和多个刺激元件23,所述壳体21的形状像一个耳机,其一侧连接至箍环10的端部,另一侧具有一开口,所述弹簧定位体22设置于壳体21内,所述的多个刺激元件23分别连接至弹簧定位体22,并从壳体21的开口处伸出,形成如图1所示的长短不等的阵列,这些刺激元件23的排列形状与人耳的轮廓相对应,其排列形式可参阅图2所示的耳部按摩器的正视图,且各个部分的刺激元件23的长短也是根据人耳的轮廓设计的,因此佩戴起来可使每一个刺激元件23都与人耳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春泉,未经于春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92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院护理移动治疗托盘车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胸腔穿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