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紫杂铜火法精炼的组合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8115.3 | 申请日: | 201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2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秉檐;张选志;尹家军;饶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5/14 | 分类号: | C22B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王景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20 | 代理人: | 王景林;梁洁 |
地址: | 330046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紫杂铜 火法 精炼 组合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紫杂铜火法精炼的组合炉系统,由1台(套)竖炉、1台(套)倾动炉、至少1台(套)回转炉、以及铜液流槽组成,属于有色金属冶炼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紫杂铜是含铜量不低于90%的废铜。紫杂铜经过火法精炼提纯成为精炼铜。纯度较高的精炼铜液用于连铸连轧电工用铜线坯(又称铜杆、铜盘条),或用于浇铸其它紫铜坯。纯度不高的精炼铜液用于浇铸阳极板。
CN201713557U公开了一种由1台竖炉、至少1台回转炉、以及铜液流槽组成的用于紫杂铜火法精炼的组合炉系统,其基本流程为,紫杂铜加料机→竖炉→紫杂铜液流槽→回转式精炼炉→精炼铜液流槽→铜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或阳极板浇铸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竖炉熔化质量等级较低的紫杂铜时,会生成较多炉渣,而该炉渣在竖炉放铜口、排渣口和紫杂铜液流槽中易发生阻塞,难以清除,因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在现有技术中,从来没有竖炉、倾动炉、回转炉三炉联用的先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紫杂铜火法精炼的组合炉系统,其即使在竖炉熔化质量等级较低的紫杂铜时,也不会在竖炉放铜口、排渣口和紫杂铜液流槽中发生难以清除的阻塞,从而可确保生产效率不下降。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紫杂铜火法精炼的组合炉系统,其依次包括:把紫杂铜原料熔炼成紫杂铜液的一竖炉;一紫杂铜液流槽;对紫杂铜液进行氧化还原精炼产出精炼铜液的至少一回转炉;以及一精炼铜液流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竖炉与紫杂铜液流槽之间,还包括用于对含渣紫杂铜液进行除渣操作的一倾动炉。
优选地,包括两台或两套回转炉。
优选地,包括三台或三套回转炉。
优选地,紫杂铜液流槽或精炼铜液流槽是活动式、固定式、或活动式和固定式的组合;
优选地,每个紫杂铜液流槽或精炼铜液流槽流槽是一段或多段。
优选地,精炼铜液流槽的下游连接有铜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或阳极板浇铸成套设备,而铜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或阳极板浇铸机包括其前置的保温炉、中间包、定量浇铸包、铜液流槽等配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流程为,紫杂铜加料机→竖炉→倾动炉→紫杂铜液流槽→回转式精炼炉→精炼铜液流槽→铜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或阳极板浇铸机。因此,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火法精炼系统的改进点是,在该火法精炼系统的竖炉与紫杂铜液流槽之间增加一套方便除渣的倾动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除渣方便、保证紫杂铜液流槽畅通、熔化精炼生产效率稳定的组合炉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紫杂铜火法精炼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附图标记1表示加料机;附图标记2表示竖炉;附图标记3表示倾动炉;附图标记4表示紫杂铜液流槽;附图标记5表示两台回转炉;附图标记6表示精炼铜液流槽;附图标记7表示铜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或阳极板浇铸机。把紫杂铜原料装入料车式或其它形式的加料机1,随之加入竖炉2;竖炉熔化炉料,产出紫杂铜液和少量炉渣;含渣紫杂铜液在倾动炉3进行除渣操作;紫杂铜液经流槽4输送,进入两台回转炉5,两台回转炉5各自独立完成精炼作业的全过程;回转炉5产出的精炼铜液经流槽6输送,进入铜线连铸连轧生产线或阳极板浇铸机7的中间包(浇铸包),用于连铸连轧铜线坯或浇铸阳极板。
以年产铜线坯24万吨工程为例,工艺流程如下:
①预处理紫杂铜原料,尽可能去除夹杂物,加工长度或块度应适合装入料车。
②用叉车把紫杂铜原料装入料车式加料机。
③料车式加料机把紫杂铜炉料加入产能40t/h竖炉。
④竖炉熔化炉料,连续产出紫杂铜液和少量炉渣。
⑤含渣紫杂铜液流入容量50t倾动炉,进行除渣操作。
⑥紫杂铜液经流槽输送,分别先后引入两台容量200t回转炉。
⑦两台公称容量200t回转炉各自独立完成接取铜液、氧化、排渣、还原、控制温度和成分、出铜作业全过程,但同时相互交错1/2作业过程。当一台即将出完铜液时,另一台开始出铜,平稳交替,保持精炼铜液流槽的流量基本稳定。
⑧回转炉产出的精炼铜液通过流槽进入产能40t/h连铸连轧生产线的中间包,经连续铸坯、轧制,产出铜线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81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晶炉测径仪的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利用率钼酸铵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