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锁紧舱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67631.4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5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于步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煤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10 | 分类号: | E06B5/10;E06B7/16;E21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立成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0 | 代理人: | 张江涵 |
地址: | 2247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用可 移动式 救生 舱锁紧 舱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舱门,特别是一种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舱门的密封锁紧结构,属于隔离密封制造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的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各种煤矿井下避难所(救生舱)应孕而生,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矿工在发生瓦斯爆炸或透水等各类事故时逃生的可能性。但从现有救生设备看还难符合国家标准,目前用于煤矿井下的救生舱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待人们去完善解决,比如:救生舱舱门的气密性设计就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和问题,它的密闭性能是通过嵌镶在舱门四周平面上的密封橡胶条与门框平面的贴合实现的,关闭舱门时转动门上的手轮使设置在舱门背面的十字架旋转,并使其处于垂直状态时十字架的垂直扁铁长度大于舱门的高度且紧贴舱的内壁而紧锁。由此可见,舱门四周平面上的密封橡胶条与门框平面的贴合力很小且不可调。随着密封橡胶条的老化,其密封性能必然受到影响,气密性也必然大大降低,因而造成舱外有害气体的浸入、舱内有益气体的逃逸,这对于事故发生后的生存环境是十分不利的。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在舱门气密性方面存在的设计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锁紧舱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施:它包括安装在舱门背面的四铰接杆、移动副和一个穿过并垂直于舱门的螺旋副,所述的四铰接杆由固定盘、移动盘、连杆、推拉杆组成;所述的移动副由活动构件和固定构件组成,所述活动构件为一圆柱销,圆柱销的一端为圆台、一端为圆柱,固定构件为固定设置在舱门内侧的带有与舱门平行的内孔的一凸台,活动构件圆台、圆柱依序穿过固定构件的内孔;所述螺旋副由移动盘上的螺母和穿过舱门的螺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四铰接杆中都有一连杆与固定盘连接成固定铰链,一连杆与移动盘连接成活动铰链,上述两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成活动铰链;固定盘通过外轴承座固定连接在舱门上,移动盘通过内螺纹旋合在螺旋副的螺杆上;一根推拉杆的一端与两连杆所形成的活动铰链相连成又一活动铰链,推拉杆的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与移动副中的活动构件相连接;螺旋副中的螺杆通过内外轴承座、内外轴承垂直穿过舱门和固定盘连接在舱门上,其螺母为移动盘,它旋合在螺杆上;移动盘中穿有两根固定在内外轴承座上的导向轴。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只固定盘、一只移动盘、多个连接杆、多个推拉杆呈放射状组成多个四铰接杆机构,并通过一个共用螺旋副运动机构,使移动盘与固定盘之间的平面距离发生变化,并带动多个两连杆活动铰链的夹角发生同步变化,从而使多个推拉杆推拉多个活动构件在舱门呈放射状的多个圆柱孔内作直线运动,实现多个活动构件上的锥台面多点楔推门框边角,达到舱门与门框接触面之间O型密封圈的楔紧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机构紧凑、合理,密封压紧性能可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I放大图。
在附图中:1舱体、2舱门、3外手轮、4铰链、5内手轮、6连杆、7关节轴承、8锥台圆柱销、9推拉杆、10螺杆、11外轴承座、12固定盘、13O型密封圈、14门框、15内轴承座、16导向轴、17移动盘、18外轴承、19内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舱门2通过铰链4悬挂在舱体1上。如图3所示,在舱门2的背面设有多个四铰接杆,每个四铰接杆由同一只固定盘12、同一只移动盘17、两根连杆6、一根推拉杆9组成。将两连杆6与推拉杆9的一端连接成三杆活动铰链,一根连杆6的另一端与移动盘17外圆上的一点连接成活动铰链,另一根连杆6的另一端与固定盘12外圆上的一点连接成固定铰链,推拉杆9的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7与锥台圆柱销8的一端相连接。在舱门2的内面制有仿门框14形状的凸台,凸台上制有多个与舱门2平面平行且呈放射状的多个圆柱孔,多个锥台圆柱销8间隙配合在圆柱孔内形成锥台圆柱销8与舱门2之间的多个移动副,且当舱门2关闭时锥台圆柱销8上的锥台截线与门框14上的边角线短距离交叉。螺杆10通过外轴承座11、外轴承18、内轴承座15、内轴承19垂直穿过舱门2和固定盘12连接在舱门2上,移动盘17旋合在螺杆10上且同时套在两根固定在内外轴承座15、11上的导向轴16上,螺杆10的两端分别设有与之连接的外手轮3、内手轮5。固定盘12通过外轴承座11固定连接在舱门2上。舱门2的内平面与门框14的外平面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13。关闭舱门2时,首先使舱门2的内平面与门框14的外平面紧贴,然后旋动外手轮3或内手轮5带动螺杆10旋转,使移动盘17与固定盘12之间的平面距离缩短、两连杆6之间的铰链夹角缩小,从而通过推拉杆9、关节轴承7推动锥台圆柱销8在舱门2的圆柱孔内作放射状直线运动,实现多个锥台圆柱销8上的锥台面多点楔推门框14边角,达到舱门2与门框14接触面之间O型密封圈13的楔紧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煤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煤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76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挖钻机及其变幅机构
- 下一篇:螺旋自控行星卷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