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山棕竹炭折叠式床垫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7204.6 | 申请日: | 201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7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王铁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铁萍 |
主分类号: | A47C27/12 | 分类号: | A47C2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3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棕竹 折叠式 床垫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垫,它用天然的山棕丝加竹炭制成,具有可折叠的结构,属于床上保健用品。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普通的棕丝床垫都采用纯棕丝制成,结构是整片形状,铺在各种规格的床板上使使用,它们只具备单一的柔软透气的特性,另外,用纯棕丝制成的床垫重量较重,其大片形状给储存、携带造成不便;近来市场上又有了一种特别的竹炭棕丝床垫,它是在天然的棕丝上喷涂乳胶、再粘上竹炭粉制成,使竹炭的吸湿保健功能结合于棕丝床垫上,但在使用中却发现喷涂的乳胶封闭堵塞了大部分竹炭粉表面的孔隙,降低了竹炭的释放负离子、远红外线和吸湿保健之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棕丝床垫构造、使用上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棕竹炭折叠式床垫,它采用大颗粒竹炭以其自然状态混合在山棕丝片的间隙中,这样使山棕丝与颗粒竹炭构成一体,充分发挥了山棕丝具有的柔软透气特性和竹炭具有的较大比表面积的特点及其杀菌、吸湿、保健功能,同时所述床垫设计成三段可折叠形状,便于运输、储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特征是:它由山棕竹炭床垫裸板(1)、棉布内套(2)、细帆布外套(3)构成,其中山棕竹炭床垫裸板(1)中部是由5-30层薄山棕丝片(6)互相粘合、上下两面各有一层不带竹炭的密实山棕丝片(5)粘合而成,薄山棕丝片(6)厚度在6-10毫米之间,上述山棕竹炭床垫裸板按床垫长度方向是由三片小山棕竹炭床垫裸板拼合组成,它们分别由棉布内套(2)封装,一个由三个小布套连成可折叠结构的细帆布外套(3)包裹住它们,并使它们连成一体,中部是100厘米垫(A)、两侧分别是36厘米垫(B)及63厘米垫(C),36厘米垫(B)和63厘米垫(C)可分别向中部翻起、并能叠平放在100厘米垫(A)上,所述细帆布外套(3)是由三个小布套连成可折叠的结构,侧边装有拉链,上述山棕竹炭床垫宽度方向在90-180厘米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达到了床垫能防蛀、杀菌、吸湿、舒适、保健之目的,床垫是三段可折叠形状,便于运输、储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及局部构造剖面图,其中点划线是床垫折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局部构造剖面的放大图。
附图中1、山棕竹炭床垫裸板,2、棉布内套,3、细帆布外套,4、拉链,5、密实山棕丝片,6、薄山棕丝片,7、大颗粒竹炭,A、100厘米垫,B、36厘米垫,C、63厘米垫。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大颗粒竹炭(7)直径在1.5-3毫米之间,以振动工艺使它们以自然状态混合在薄山棕丝片(6)的间隙中,薄山棕丝片(6)的厚度通过热压定型在6-10毫米之间,将多层该竹炭薄山棕丝片(6)互相粘合,形成厚的带有大颗粒竹炭山棕丝片,再在上述厚竹炭山棕丝片的上下面喷上乳胶、各粘上一层不带竹炭的密实山棕丝片(5),使大颗粒竹炭能保持在山棕床垫的中部而不掉出,这样山棕丝片与颗粒竹炭就组成了一体、构成山棕竹炭床垫裸板(1),上述山棕竹炭床垫裸板(1)厚度在40-200毫米之间,可粘合不同层数的带有大颗粒竹炭薄山棕丝片(6)来控制,薄山棕丝片(6)的层数在5-30层之间,上述山棕竹炭床垫裸板(1)按床垫长度方向分别切割成36厘米、100厘米、63厘米三片独立的小山棕竹炭床垫(B、A、C),并分别用相配的棉布内套(2)封装,所述棉布内套(2)一边装有拉链(4),便于装卸、维修、清洗,上述带棉布内套的三片小山棕竹炭床垫(B、A、C)又用一个细帆布制成的外套(3)包裹并连成一体,所述细帆布外套(3)是由三个小布套连成可折叠的结构,即中部100厘米垫(A)两侧的36厘米垫(B)及63厘米垫(C)可分别向中部翻起、并能叠平放在100厘米垫(A)上,所述三个小布套连成可折叠结构的细帆布外套(3)侧边装有拉链(4)。
上述山棕竹炭床垫宽度在90-180厘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铁萍,未经王铁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72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操控平台的潜孔钻机
- 下一篇:捆扎钢筋扎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