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电梯防坠落安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66836.0 | 申请日: | 2011-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3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 发明(设计)人: | 江海燕;邵海荣;邵海明;邵亚新;温建成;周剑华;陈益均;曹云虎;潘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州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施工 电梯 坠落 安全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电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坠落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建筑施工电梯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它作为高层建筑中垂直运行的施工工具已与施工人员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但是建筑施工电梯一旦发生事故、迅速坠落时,将对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甚至危及财产、生命的安全。
现行的建筑施工电梯中安装有电梯制动器或安全钳(即保险装置),而且大多数的建筑施工电梯系统都会在井道底部有一个与地面固定的减震器。在发生故障而迅速往下坠落时,建筑施工电梯中的保险装置打开,它能锁住在井道里上下运动的电梯,当电梯落至井道底部时,固定在地面上的减震器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即使如此,有些建筑施工电梯因年久失修,电梯保险装置失去效应,固定在地面上的减震器能起到的缓冲作用也有限,对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在原有保险装置失效的情况下,能够使施工电梯安全运行,提高施工电梯安全系数的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坠落安全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坠落安全装置,包括控制机构和防坠机构;其特征在于:控制机构包括绝缘筒内的弹簧一头和绝缘固定架相连,弹簧的另一头和金属小球相连,绝缘筒的上半部分壁两边装有导电膜,导电膜一边用导线和电源连接,另一边的导电膜用导线和防坠机构的电机连接;防坠机构包括:固定在施工电梯房外部上方的缓冲架和固定在滑道上的弹射器。
弹射器包括:电机和电机相连的转动轴上装有的挡杆和套有的弹簧,弹簧的一头和转动轴的一头相连,弹簧的另一头和转动轴的支撑架相连。
缓冲架包括:固定在施工电梯房外部上方的连接支架和连接支架相连的柔性档柱,柔性档柱为高强度的橡胶柱或高强度的尼龙绳柱。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坠落安全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施工电梯急速坠落时,小球处于失重状态,上升到绝缘筒的导电膜处,接通电路,电机启动运转,带动转动轴转动,装在转动轴上的挡杆,运动到和原状态垂直位置,缓冲架的柔性档柱落到挡杆上,施工电梯减速直至停止;施工电梯静止排除故障后,小球重新回到受重力状态,脱离导电膜,电路断开,其余楼层的电机关闭,挡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回位,只要施工电梯开动,支撑施工电梯的挡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回位,施工电梯即可恢复正常运作,在施工电梯下坠时,若某一层由于时间差没有挡住,下一层一定会挡住,提高了安全保障系数。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坠落安全装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可在现有施工电梯基础上改造,无须增加很大成本,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施工电梯坠落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坠落安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坠落安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是:
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坠落安全装置,包括:控制装置1和防坠装置2。
控制装置1包括:绝缘固定架3安装在电梯房顶部下方,绝缘固定架3下接绝缘筒6,绝缘筒6内的弹簧4一头和绝缘固定架3相连,弹簧4的另一头和金属小球5相连;绝缘筒6的上半部分壁两边装有导电膜7,导电膜7一边用导线和电源连接,另一边的导电膜7用导线和防坠装置2的电机8连接。
防坠装置2,包括:固定在电梯房外部下方的缓冲架9,固定在滑道上的弹射器10,弹射器10包括:电机8和电机8相连的转动轴13上装有的挡杆11和套有的弹簧12,弹簧12的一头和转动轴13的一头相连,弹簧12的另一头和转动轴13的支撑架相连。
缓冲架9包括:固定在电梯房外部上方的连接支架14和连接支架14相连的柔性档柱15。
柔性档柱15为高强度的橡胶柱或高强度的尼龙绳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州四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州四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68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