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眼底相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5002.8 | 申请日: | 2011-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8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何伟;姜宝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伟 |
主分类号: | A61B3/12 | 分类号: | A61B3/12;A61B3/14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杨华 |
地址: | 11016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眼底 相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眼底照相机,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为眼底清晰成像并照相的眼底相机,属于眼科医疗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以往的眼底相机原理:采用照明光束将光束投影于眼底;观察光学系统将来自上述眼底的反射光引导至成像和观测系统,众所周知,这样的眼底相机具有可插拔于上述照明光学系统的光路中途的棒状镜片,将通过上述棒状镜片及上述照明光学系统分为两部分的焦点视标光投影于上述眼底的焦点视标投影光学系统,达到调焦目的。该眼底相机对焦系统复杂,不易操作,而且设备体积过大,不适宜在流动作业中随身携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眼底相机,采用光楔分光成像眼底,光楔部件直接安装在眼底相机内部,省去了插取棒状镜片的操作时间,同时该眼底相机优化了光路设计,缩小了相机的尺寸,可以方便携带。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眼底相机,包括接目物镜、中空反光镜、孔径光阑、分光棱镜Ⅱ、照相物镜、成像用CCD、观察物镜、观察用CCD、照明物镜Ⅲ、照明物镜Ⅱ、反光镜、照明物镜Ⅰ、环形光阑、分光棱镜、聚光镜Ⅱ、氙灯、聚光镜Ⅰ、灯、反光碗Ⅰ和反光碗Ⅱ,在所述的照明物镜Ⅲ和照明物镜Ⅱ之间还设有分光镜,分光镜固定在分光镜架上,其中心轴线与照明物镜Ⅲ和照明物镜Ⅱ的轴线重合,在分光镜架的水平侧端还设有象差补偿镜筒,其内装有象差补偿镜,在象差补偿镜的另一侧设有基板,该基板与眼底相机机壳固定,在基板上依次固定矩形狭缝、双光楔、准直物镜和激光光源。
所述的灯为红外LED灯,所述的激光光源为红外激光光源。
便携式照相机采用上述结构,使激光光源通过准直物镜、双光楔、矩形狭缝和像差补偿镜,然后在分光镜上折射后再经过中空反光镜折射,进入人眼,通过调节照相机与人眼的距离,使所述的成像用CCD和观察用CCD将眼底清晰的显示出来。
所述的灯为红外LED灯,所述的激光光源为红外激光光源,即监控和精密调焦时采用红外光线,避免了强光对人眼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便携式眼底相机的结构框图。
图2为便携式眼底照相机的原理框图。
图3为双光楔的外形图。
图4为矩形狭缝的外形图。
图5为光通过双光楔和矩形狭缝的原理图。
图6为激光光源的位置图。
图7为激光光源在正常眼的眼底的成像图。
图8为激光光源在远视眼的眼底的成像图。
图9为激光光源在近视眼的眼底的成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眼底相机,包括接目物镜2、中空反光镜3、孔径光阑4、分光棱镜Ⅱ6、照相物镜7、成像用CCD8、观察物镜9、观察用CCD10、照明物镜Ⅲ11、照明物镜Ⅱ13、反光镜14、照明物镜Ⅰ15、环形光阑16、分光棱镜17、聚光镜Ⅱ18、氙灯19、聚光镜Ⅰ20、灯21、反光碗Ⅰ22和反光碗Ⅱ23,在所述的照明物镜Ⅲ11和照明物镜Ⅱ13之间还设有分光镜12,分光镜12固定在分光镜架12a上,其中心轴线与照明物镜Ⅲ11和照明物镜Ⅱ13的轴线重合,在分光镜架12a的水平侧端还设有象差补偿镜筒23b,其内装有象差补偿镜23,在象差补偿镜23的另一侧设有基板5,该基板5与眼底相机机壳固定,在基板上依次固定矩形狭缝24、双光楔25、准直物镜26和激光光源27,激光光源27发出的光经分光镜12折射,其路径与灯21发出的光经反光镜14折射后的路径重合。
所述的灯21为红外LED灯,所述的激光光源27为红外激光光源。
该便携式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为:如图2所示,由红外LED21发射出红外光经过反光碗Ⅰ22反射,再经聚光镜Ⅰ20,经分光棱镜17折射后经环形光阑16和照明物镜Ⅰ15,然后由反光镜14折射再经过照明物镜Ⅱ13、分光镜12和照明物镜Ⅲ11,再经中空反光镜3折射后通过接目物镜2照射到人眼的视网膜上,达到红外照明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伟,未经何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50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