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式内压膜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4810.2 | 申请日: | 2011-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2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镇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镇江 |
主分类号: | B01D63/06 | 分类号: | B01D6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9 | 代理人: | 蔡勤增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式内压膜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实现料液分离、纯化、浓缩等处理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反冲洗设计的管式内压膜组件。
背景技术
反冲洗是广泛采用的膜丝清洗方法之一,可避免药剂清洗对膜丝的二次污染或腐蚀,还可以容易地去除药剂清洗所无法去除的大块的沉积物。为了提高反冲洗效能,反冲洗水的进水压力通常较大,一般高于膜丝正常过滤工作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因此容易造成膜丝变形、使用寿命下降甚至折断等损害,还容易造成膜丝端部与膜组件外壳之间的封胶粘结处开胶,从而导致膜丝或固化形成的树脂密封层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缓冲板的管式内压膜组件,可以有效地防止反冲洗时较高压力的反冲洗水直接冲击膜丝,可避免反冲洗导致的膜丝变形、断裂、开胶、脱落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膜组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式内压膜组件,包括一筒状的壳体和封装在其中的若干管状膜丝,所述壳体的内腔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用于固定所述膜丝端部的树脂密封层,所述膜丝的两端分别开口于相应的树脂密封层的外侧端面上,两个所述树脂密封层之间的壳体侧壁上设有反冲洗进水口,所述反冲洗进水口处的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位于所述反冲洗进水口与膜丝之间。
所述缓冲板优选呈筒状,其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缓冲板包围在所述膜丝所组成的膜丝束的外面,并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正对所述反冲洗进水口的所述缓冲板部分基本无通孔。
所述反冲洗进水口的所述缓冲板部分的实体面积优选不小于所述反冲洗进水口的横截面面积。
所述壳体与所述缓冲板之间优选插接的方式连接,具体结构可以是所述壳体上设有插销或插槽,所述缓冲板上设有与所述插销或插槽配合插接的插槽或插销。
所述壳体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端盖,所述壳体和端盖连接处的外部可以设有一个内螺纹套管,所述内螺纹套管与所述壳体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管的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设有伸向轴心的环形凸台,所述内螺纹套管通过所述环形凸台卡压所述端盖的底部凸缘的方式将所述端盖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两端上。
所述内螺纹套管与所述壳体之间优选采用矩形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树脂密封层所在的壳体段的内壁的中段为柱状,两端为外扩的锥状,所述内壁上设有多条轴向延伸并贯通的凹槽。
所述凹槽可以为直槽,且可以沿所述壳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所述上段内壁的锥角优选为20-25度,下段内壁的锥角优选为10-20度。
所述壳体可以为一体式筒体,也可以是由几段筒体顺次连接而成的分体式结构,所述反冲洗进水口与透过液出口可以共用一个口,也可以采用独立于所述透过液出口之外的其他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设置了缓冲板,可以防止膜丝受到反冲洗水的直接冲击,避免膜丝因反冲洗造成的变形、断裂或脱胶等,有效延长膜丝和膜组件的使用寿命;
(2)由于壳体与缓冲板之间采用特定的插接连接方式,连接结构简单、可靠,插接和拆卸方便,易于维修、维护;
(3)由于树脂密封层所在的壳体段的锥状内壁以及内壁上轴向延伸的凹槽的设置,当进行膜丝端部注封时可以有效地排出气泡,使注封的粘结剂固化后所形成的树脂密封层与壳体之间结合严密而牢靠,降低膜丝或树脂密封层开胶、脱落几率;
(4)由于壳体和端盖之间采用特定的连接方式,不仅连接方式极为简单、可靠,更重要的是使端盖易于拆装,方便了膜组件内部故障的检修,避免膜组件故障时必须整体更换,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管式内压膜组件,包括一筒状的壳体和封装在其中的若干管状膜丝,所述壳体的内腔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用于固定所述膜丝端部的树脂密封层,所述膜丝的两端分别穿过相应的树脂密封层,且开口于相应的树脂密封层的外侧端面上,两个所述树脂密封层之间的壳体侧壁上设有反冲洗进水口1,所述反冲洗进水口处的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缓冲板2,所述缓冲板位于所述反冲洗进水口与膜丝之间,可避免反冲水对膜丝的直接正面冲刷,分散作用在膜丝上的进水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镇江,未经刘镇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48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型料位计冷却装置
- 下一篇:钢轨表面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