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形同轴连接器的尾部电缆紧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4764.6 | 申请日: | 2011-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8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葛雄浩;陆才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R24/38 | 分类号: | H01R24/38;H01R13/58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徐钫 |
地址: | 2004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形 同轴 连接器 尾部 电缆 紧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形同轴连接器,尤其涉及圆形同轴连接器的尾部电缆紧固结构。
背景技术
圆形同轴连接器靠连接器尾部特定的结构固定电缆,从而在一定工作环境中对电缆拉动时,与连接器连接的电缆头部不会被拉动,连接器内部导体接触件与绝缘件亦可保持固定不动,从而连接器与电缆组件的性能不会受到影响,保证整个连接环节工作稳定可靠。常见的电缆固定方式有1)焊接电缆编织方式,2)螺纹压紧电缆编织方式,3)压接套压接电缆护套方式,4)楔形套压紧电缆护套方式。但是常见的电缆紧固方式使用工作温度偏低,螺纹紧固不够可靠,电缆保持力偏低,使用零件多,无法满足某些特定应用场合中需要连接器耐高温,较高保持力,连接可靠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圆形同轴连接器的尾部电缆紧固结构,采用多重紧固方式,使电缆和连接器的紧固连接能够得到多重保障,提高连接可靠性,满足特定使用场合,并且采用零件数少,加工与装配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圆形同轴连接器的尾部电缆紧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的尾端结构为一圆柱形的薄壁压接套2;
所述连接器尾端的压接套2内套设一个连接电缆的焊压套1;所述焊压套1内部为一个圆柱形通孔;所述焊压套1外部从前部到后部依次由一个圆锥面台阶11、一个具有若干倒刺结构16的圆柱面和一个尾部锥面13叠加而成;所述焊压套1中部开设有两个以上通孔作为与电缆的金属编织层3焊接的焊接孔12;
所述连接器尾端的压接套2内部前端设有压接端面21,所述压接端面21与焊压套1前端面14相配合用于压紧电缆的金属编织层3;所述连接器尾端的压接套2尾部的薄壁圆柱面22可通过压接变形挤压套设在其中的焊压套1,使压接端面21与焊压套1前端面14夹紧电缆的金属编织层3,并使套在焊压套1外的电缆外护套4压紧在薄壁圆柱面22和焊压套1之间;所述倒刺结构6可刺破套在外部的电缆外护套4起进一步的紧固作用。
所述焊压套1内通孔的圆柱面上具有一个回流锡槽15。
本实用新型可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焊压式电缆紧固结构,连接器零件数量有所减少,并且连接器整体尺寸得到减小,节省了空间。
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先焊接后再进行压接的电缆固定方式,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压接方式仅压紧电缆编织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紧固方式不仅压紧编织层,同时对电缆护套进行紧固,从而提高电缆组件连接可靠性。通过挤压连接器外壳尾端的薄壁压接套,锁紧电缆外护套,并通过斜面处形变对焊压套产生轴向推力,压紧电缆金属编织层,从而起到紧固电缆作用;并且通过焊压套的倒刺结构刺破电缆外护套,从而使电缆能够进一步紧固在连接器上, 保证工作中连接器组件的可靠性。故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连接器尾部电缆固定的可靠性及组件整体工作可靠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明显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焊压套的剖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外壳尾部剖面示意图
图3:实施例的连接器装配电缆未压接状态示意图
图4:实施例的连接器装配电缆压接固定状态示意图
图5:实施例的连接器装配电缆压接固定后外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图2、图3、图4、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连接器与电缆焊压紧固的工作过程原理参见图3、图4。
焊压紧固方式的关键结构设计在焊压套上。如图1所示,焊压套外部主要结构为圆锥面台阶11、两个焊接孔12、尾部锥面13、具有倒刺结构16的圆柱面;焊压套内部为一个圆柱形通孔,通孔的圆柱面上设有一个焊接回流锡槽15。
如图2所示,连接器尾端结构为一圆柱形的薄壁压接套,主要结构为压接端面21和薄壁圆柱面22。
焊压套套设在连接器尾端的压接套内,其前端面14与连接器尾端的压接套内的压接端面21相配合用于夹紧电缆的金属编织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47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