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路板的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64162.0 | 申请日: | 2011-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0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创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1/14 | 分类号: | H05K1/14 |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邢雪红 | 
| 地址: | 5233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内的电路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电路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电子装置的效能日益增强,使得电子装置内部的电子元件越来越多,因此为了容置更多的电子元件,电路板的面积势必也要增加,并同时维持电子装置的外观具备轻薄短小的特点。因此在不增加电路板的面积,而又必须容置更多电子元件的情况下,目前采用在主电路板上增加一子电路板的方式,以避免增加电路板的水平面积,又可达到容纳更多的电子元件的目的。
现有电路板的连接结构主要具有一主电路板、一子电路板及多个支承柱,子电路板平行设置于主电路板上,且各支承柱底端固定在主电路板及顶端连接有子电路板,以撑起子电路板固置在主电路板上方。借此,使子电路板与主电路板呈垂直堆叠以缩小布设的水平面积,同时,子电路板与主电路板之间可以容置有电子元件,且子电路板上也可设置一些电子元件,以达到有效利用电子装置的内部空间的目的。
然而,上述的连接结构为提高主电路板与子电路板结合的稳定度,必须在主电路板和子电路板之间增加更多的支承柱,以避免子电路板摇晃或脱离原先预设的位置;另外,为了使支承柱可以承受子电路板及子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的载重,支承柱必须具有一定的接触面积以分散受力,因此支承柱的直径越大稳固性越佳。但是主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设置过于密集下,电子元件之间的间距狭小,例如:交换器(Switch)内部设有并列的多个连接端口,则无法架设直径较大或数量较多的支承柱,而导致主电路板与子电路板结合的稳定度不足。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标为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其能够有效地利用电子装置的内部空间,同时也大幅提高电路板之间结合的稳定度。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路板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结合于一第一电路板及一第二电路板,该连接结构包括一承载体,该承载体具有一顶壁及自该顶壁形成有二侧壁,该二侧壁分别具有一卡合部及一锁固部,该承载体借由该卡合部及该锁固部固定在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固置在该顶壁。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承载体为开口向下的框型板(即呈一ㄇ型板)并相对形成有一容置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支承柱及一螺固元件,该支承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设有一穿孔,该螺固元件穿设该穿孔锁固在该支承柱的另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卡合部为一插销,所述第一电路板设有一缺口,该插销对应所述缺口卡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卡合部为一扣具,所述第一电路板设有一缺口,该扣具对应所述缺口卡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螺固元件,该锁固部为一延板,该延板设有一通孔,所述第一电路板设有一透孔,该螺固元件穿设所述透孔并对应该通孔锁固。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螺固元件,该顶壁设有一贯孔,所述第二电路板设有一穿孔,该螺固元件穿设所述穿孔并对应该贯孔锁固。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连接结构包括一承载体,该承载体具有一顶壁及自该顶壁形成有二侧壁,该二侧壁分别具有一卡合部及一卡接部,该承载体借由该卡合部及该卡接部固定在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固置在该顶壁。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承载体为开口向下的框型板(即呈一ㄇ型板)并相对形成有一容置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支承柱及一螺固元件,该支承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设有一穿孔,该螺固元件穿设该穿孔锁固在该支承柱的另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卡合部为一插销,所述第一电路板设有一缺口,该插销对应所述缺口卡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卡合部为一扣具,所述第一电路板设有一缺口,该扣具对应所述缺口卡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卡接部为一扣具,所述第一电路板设有一缺口,该扣具对应所述缺口卡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螺固元件,该顶壁设有一贯孔,所述第二电路板设有一穿孔,该螺固元件穿设所述穿孔并对应该贯孔锁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创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未经达创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41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弯纬检测装置
 - 下一篇:电流回流式储存节电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