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3820.4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7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林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奋达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72 | 分类号: | H03K17/72;A45D20/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李悦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电 吹风 自动 切换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压电吹风的供电电路,具体涉及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双压电吹风都是采用机械开关来切换电压的。采用机械开关的方式来切换电压,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而且使用起来也十分的麻烦,当双压电吹风外接电源时,使用者有时会疏忽大意,忘记把机械开关拨到合适的电压位置,这样就会烧坏电吹风的马达,造成了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电吹风的马达以及电压识别电路,所述电压识别电路分别与电压输入端、马达电性连接。
所述电压识别电路包括单片机U1、三极管Q1、三极管Q5、三极管Q7、三极管Q3、电阻R22、电阻R23、分压发热丝R4、双向可控硅T0以及双向可控硅T1;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7、电阻R18与电压输入端的火线连接,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单片机U1的PB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17与电阻R18串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22与电压输入端的火线连接,基极还通过电阻R23接地,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单片机U1的第一PA端口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与单片机U1的第二PA端口连接,集电极接地,发射极与双向可控硅T0连接;双向可控硅T0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的零线连接,另一端与马达连接;双向可控硅T1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的零线连接,另一端通过分压发热丝R4与马达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双向可控硅T1连接,集电极接地,基极与单片机U1的第三PA端口连接。
优选的,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稳压二极管D3接地。
优选的,所述电压识别电路还包括电容C12,所述电容C12跨接在电阻R23的两端。
优选的,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16与单片机U1的第二PA端口连接。
优选的,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5与双向可控硅T1连接。
优选的,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3与单片机U1的第三PA端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U1为H149R30A。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电子电路的控制方式替代了机械开关,从而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以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电吹风的马达M1以及电压识别电路。
所述电压识别电路包括单片机U1、三极管Q1、三极管Q5、三极管Q7、三极管Q3、电阻R22、电阻R23、电容C12、分压发热丝R4、双向可控硅T0以及双向可控硅T1。单片机U1采用H149R30A芯片。
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8、电阻R17与电压输入端的火线AC-L连接,所述电阻R17与电阻R18串接,基极还通过稳压二极管D3接地,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单片机U1的PB0端口连接。
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22与电压输入端的火线AC-L连接,基极还通过电阻R23接地,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单片机U1的PA4端口连接。电容C12跨接在电阻R23的两端。
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16与单片机U1的PA2端口连接,集电极接地,发射极与双向可控硅T0连接。
双向可控硅T0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的零线AC-N连接,另一端与马达M1连接。
双向可控硅T1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的零线AC-N连接,另一端通过分压发热丝R4与马达M1连接。
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5与双向可控硅T1连接,集电极接地,基极通过电阻R13与单片机U1的PA0端口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交流市电经电阻R22、电阻R23分压以后,给三极管Q1提供基极偏置,电容C12虑除杂波干扰,当市电输入大于150V AC时三极管Q1会在交流正半周期导通,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于单片机U1的PA4端口,此时PA4端口为方波信号,单片机U1通过配合PB0端口的过零信号进行识别,判断为220V电压输入,此时,三极管Q3通导,双向可控硅T1工作,220V电压经分压发热丝R4分压后,加给马达M1的电压为110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奋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奋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38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