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63796.4 | 申请日: | 2011-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2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韩建业;于振涛;刘春潮;袁思波;余森;皇甫强;张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25F3/16 | 分类号: | C25F3/16 |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 地址: | 710016***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管材 内壁 电解 抛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食品及医用行业用金属管材内表面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主要用于对钛、钛合金和不锈钢等金属表面的抛光处理。
背景技术
钛、钛合金和不锈钢等细径管材广泛用于食品、医用等行业,其大多是通过轧制和拉拔等工艺制备而成,因此管材内壁因受轧制时管材芯杆状态和拉拔工艺等的影响而使光洁度难以提高,而细径管材内壁表面粗糙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料输送的稳定性、卫生性和安全性。如作为医用金属管材可能与血液等接触,要求内表面尽可能光滑,光滑的表面不利于蛋白质在管材表面吸附,且产生的激肤释放酶少,从而使凝血因子转变较少,这样可以减少凝血产生并抑制血栓形成。
由于管材直径小,内部空间有限,其内表面采用人工机械抛光难以实现;采用酸洗等化学抛光,又不易控制反应程度及抛光均匀性;采用电化学抛光由于阴极安装困难及易短路、电解液在管腔内流动困难等问题在实际过程往往难以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机械抛光和采用电化学抛光难以实现,以及采用酸洗化学抛光不易控制反应程度和抛光均匀性的问题,同时抛光速度快,实现简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包括电解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槽内部设置有耐酸泵和用于固定待抛光细径管材的固定卡盘,所述固定卡盘上设置与其相连接的阳极引出线,所述固定卡盘与电解液槽的底部和前侧壁均连接,所述待抛光细径管材安装在所述固定卡盘上,所述待抛光细径管材右端设置有中空锥形塑料喷嘴,所述中空锥形塑料喷嘴一端插入待抛光细径管材内,所述中空锥形塑料喷嘴另一端通过橡胶管与耐酸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待抛光细径管材内部设置有阴极丝,所述阴极丝左端固定在电解液槽的左侧壁上,所述阴极丝右端依次穿过中空锥形塑料喷嘴和设置在橡胶管上的中心丝孔后固定在电解液槽右侧壁上,所述中心丝孔的直径小于阴极丝的直径。
上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锥形塑料喷嘴包括喷嘴体,所述喷嘴体与待抛光细径管材连接的一端沿中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竖槽,所述喷嘴体另一端内部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与所述喷嘴体固定连接,所述隔离层中心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直径不大于阴极丝的直径,所述隔离层上且沿中心孔周围设置有多个斜孔。
上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斜孔在隔离层上呈均匀对称布设。
上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盘由上卡盘和设置在上卡盘下方的下卡盘组成,所述上卡盘与下卡盘相接触;所述上卡盘上设置有半圆孔一,所述下卡盘上设置有半圆孔二,所述半圆孔二与半圆孔一形成安装待抛光细径管材的圆孔。
上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盘的数量为两个。
上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的数量为两个。
上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盘通过调整螺栓一与电解液槽的底部连接,所述固定卡盘通过调整螺栓二与电解液槽的前侧壁连接,所述调整螺栓一和调整螺栓二均设置在电解液槽与下卡盘之间;所述阳极引出线设置在上卡盘上。
上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槽内侧设置有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所述固定板一设于电解液槽的左侧,所述固定板二设于电解液槽的右侧,所述固定板一与电解液槽以及固定板一与电解液槽均固定连接;所述阴极丝左端穿过固定板一且通过紧定螺钉一固定在电解液槽左侧壁上,所述阴极丝右端穿过固定板二且通过紧定螺钉二固定在电解液槽右侧壁上。
上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呈对称布设。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耐酸泵使得管材与阴极丝之间的电解液循环流动,进而实现对待抛光细径管材内壁的抛光。
2、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机械抛光和采用电化学抛光难以实现,以及采用酸洗化学抛光不易控制反应程度和抛光均匀性的问题,同时抛光速度快,实现简便。
3、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螺栓一、调整螺栓二、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实现对阴极丝的固定,方便便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未经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37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