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付费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3751.7 | 申请日: | 2011-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0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达达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24 | 分类号: | H01H7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付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预付费电表采用的是直接分析,其电路规格受到较大的限制,而且缺少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缺少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的话会对用户产生极大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预付费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预付费断路器,包括有断路器外壳、脱扣线圈、导线、接线柱,断路器的一个侧面预留位置处开设有一个槽,该槽的具体位置在接线柱的下方,该断路器还包括有一个控制电路板与一个外接通信线,外接通信线安装在侧面开设的槽中,外接通信线与控制电路板之间以及控制电路板与脱扣线圈之间都采用导线连接。
其中,控制电路板内部以及和脱扣线圈、外接通信线连接方式为外接通信线依次与电阻R1、R2、二极管D1串联,电容C1与电阻R3并联接于二极管D1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与可控硅SCR相连,可控硅SCR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D4、DZ相连,二级管D2与二极管DZ并联接在可控硅SCR,同时也接在电容C1的一端,二极管D2与电动阀YM串联,电动阀YM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3和端头S相连,二极管DZ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和二极管D4的一端相接,二极管D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5和电容C2的一端相连,电容C3与电阻R6并联且与电阻R5一端连接,同时也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3和电阻R6的另一端都与可控硅SCR的一端连接,可控硅SCR、电阻R4 和二极管D3的另一端都接在脱扣线圈L的一个端头,电容C2与脱扣线圈L的另一个端头相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信号线与控制电路板控制,在断路器的正常工作情况下按动操作机构,使电源接通,此时脱扣机构闭锁,动,静触头可靠接触。当预付电表或远程线路提供输入信号时,经线路元件给分励脱扣器加上控制电压,励磁线圈感应,将电磁能转化为机械能,吸引铁芯运动,推动脱扣杆,使断路器断开;当电流过载时,过载脱扣器的双金属片产生变形,带动连杆推动锁扣,使断路器脱扣断开;当短路电流通过电磁系统时,动铁芯被吸动,带动顶杆,推动锁扣,使断路器脱扣,触头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而断开,完成断路器分断保护作用。
本预付费断路器,它带有分励脱扣器,并有过载和断路保护功能,还能对线路进行远距离控制分断或自动信号控制分断,目前,广泛用于IC卡预付费电度表配套使用来控制线路的通断,该断路器符合IEC60898GB10963GB14048.2标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是一种断路器,包括有断路器外壳、脱扣线圈L(1)、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其他部件,断路器的一个侧面预留位置处开设有一个槽3,该槽3的具体位置在接线柱7的下方,还包括有一个控制电路板4与一个外接通信线5,外接通信线5安装在侧面开设的槽3中,外接通信线5与控制电路板4之间以及控制电路板4与脱扣线圈之间L(1)都采用导线6连接,该控制电路板4包括的元件有电阻、二极管、可控硅、电容、电动阀,其中控制电路板内部以及和脱扣线圈L(1)、外接通信线5连接方式为外接通信线依次与电阻R1、R2、二极管D1串联,电容C1与电阻R3并联接于二极管D1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与可控硅SCR相连,可控 可控硅SCR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D4、DZ相连,二级管D2与二极管DZ并联接在可控硅SCR,同时也接在电容C1的一端,二极管D2与电动阀YM串联,电动阀YM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3和端头S相连,二极管DZ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4和二极管D4的一端相接,二极管D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5和电容C2的一端相连,电容C3与电阻R6并联且与电阻R5一端连接,同时也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3和电阻R6的另一端都与可控硅SCR的一端连接,可控硅SCR、电阻R4和二极管D3的另一端都接在脱扣线圈L(1)的一个端头,电容C2与脱扣线圈L(1)的另一个端头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达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达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37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漏液蓄电池端子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误操作功能的电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