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空式旋转卸料阀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3359.2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9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苏骑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弘维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9/00 | 分类号: | B65G29/00;B65G53/4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唐绍烈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空 旋转 卸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固体定量给料的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矿物质,例如煤炭气力输送系统中的悬空式旋转卸料阀。
背景技术
目前,固体物料的定量卸料通常采用的是旋转卸料装置,典型的旋转卸料阀的悬空内壳主要由金属铸件或钢制(板材)材料制成,使用金属铸件壳体的卸料阀,承重大,但是由于其自身很重,运输、安装、维护困难。使用板材壳体的卸料阀,一般只能用于粮食、塑料等轻质物料的输送系统,如果用于比重较大的固体颗粒物料卸料时,壳体容易变形,致使与叶轮的间隙不均匀,导致密封性降低,增加耗能,严重时叶轮将被卡住,无法运行。
旋转卸料阀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漏气,包括:(1)叶轮旋转过程中造成的漏气;(2)叶片与壳体之间的间隙产生的漏气。一般来说,当进料口与出料口压差达到0.05MPa后,叶片与壳体之间的间隙的漏气量是叶轮旋转产生漏气的3-4倍,所以对叶片与壳体之间间隙大小的控制尤为重要,其间隙越小越好。但由于传统的旋转卸料阀壳体形状不规则且较重,对其内腔进行精密加工难度较大,叶轮与壳体间隙,国内一般只能控制在1mm左右,导致密封性较差。
又传统的旋转卸料阀在拆卸维修时,需将阀体上面的料斗卸下,才能对其进行维修,工作量较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设计出悬空式旋转卸料阀,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轻、承重性能好,气密性好、耗能低、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的悬空式旋转卸料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悬空式旋转卸料阀,包括支撑外壳、悬空内壳、叶轮、轴承座、转轴;同轴相套的支撑外壳和悬空内壳均为横卧的筒状壳体,支撑外壳底部通过弧形支撑垫支撑内部的悬空内壳;内部装有叶轮的悬空内壳两端通过端盖轴向固定于支撑外壳上;支撑外壳筒壁上端设置进料口与料斗连接,进料口内部延伸连接到悬空内壳上,悬空内壳的下方设有卸料阀出口,并延伸至支撑外壳外部;叶轮的转轴通过轴承座固定。
所述的弧形支撑垫的圆心角θ满足:60°≤θ≤180°。
所述的悬空内壳底部由若干梯形键槽与由不易变形的硬质材料制成的弧形支撑垫榫接。
所述的支撑外壳为钢质外壳,悬空内壳为薄钢板内壳或工程塑料内壳。
所述的悬空内壳与叶轮的叶片之间的间隙在工作时能够保持控制在0.3mm以下。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诸多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重量轻,承重性能好;2、本实用新型即使支撑外壳变形,其悬空内壳与叶片之间的间隙也能够保持稳定的状态,而不受影响,气密性较好;3、本实用新型维修过程不用拆卸料斗,可直接将叶轮取出维修;4、本实用新型送料间歇时间短、耗能低、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5、应用领域广:各种固体物料输送系统的定量卸料,包括煤炭等比重较大的矿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悬空式旋转卸料阀,主要涉及部件包括进料口1、叶轮2、悬空内壳3、支撑外壳4、弧形支撑垫5、卸料阀出口7、转轴8、端盖9、料斗10、固定轴承11、轴承座12。
悬空内壳3和支撑外壳4是两个同轴相套的筒状壳体,悬空内壳3套于支撑外壳4内部。在支撑外壳4的底部对称固定有弧形支撑垫5,弧形支撑垫5的弧度圆心角θ一般为60°≤θ≤180°。在悬空内壳外表面的底部具有向外突起的梯形键槽6,而在弧形支撑垫5上开设与梯形键槽6相配的槽体,两者榫接。弧形支撑垫5采用不易变形的硬质材料制成。悬空内壳3的两端通过端盖9与支撑外壳4轴向固定。
悬空内壳3的内部设置套在转轴8上的叶轮2,转轴8的端部通过固定轴承11固定在外部的轴承座12上。
在支撑外壳4上端的筒壁上形成一个进料口1,进料口1连接料斗10,进料口1的内部向内延伸与悬空内壳3相通,同时悬空内壳3的下端设有卸料阀出口7,并延伸至支撑外壳4的外部。
本实施例中支撑外壳4可选用钢板或钢管,悬空内壳3可选用薄钢板或工程塑料。而且悬空内壳3与叶片2之间的间隙在工作时能够保持稳定的状态,可以均衡的控制在0.3m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弘维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弘维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33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救生功能的安全帽
- 下一篇:一种联轴节高度差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