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切深切削刀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62917.3 | 申请日: | 2011-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9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刚 |
| 主分类号: | B23B27/00 | 分类号: | B23B27/00;B23B27/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6037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切 刀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机械加工行业的切削刀具,特别是针对狭小空间、深腔零部件加工而研发的一种大切深切削刀具,该切削刀具主要由一刀杆和装夹在刀杆中的切削刀片及螺钉构成,可实现切槽、切断,而且可左右轻微横向车削功能。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机械行业来说,产品越来越趋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同时产品的各零部件也越来越复杂,由此对机械加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针对狭小空间、深腔零部件加工,要求刀杆切削宽度小于8mm,切削深度大于40mm,即切深与切宽比大于5倍时,目前通常采用标准的自夹式切削刀具,原因是由于切削刀具切削宽度小,螺钉无法安装在刀杆靠近刀片有效切深的支撑处,如安装在远离刀杆刀片支撑处,但由于刀杆支撑宽度窄并且支撑悬臂太长,故根本不能采用螺钉夹紧方式来夹持刀片。鉴于目前情况,刀杆通常采用楔形自夹方式来夹紧刀片,其结果是:在切削过程中,尤其在切削难加工材料时,刀片采用自夹式,由于刀杆本身的自夹力不足,并且刀杆刚性不足,刀片在切削过程中容易产生振动,故造成刀片过早的损坏并且刀片时常发生掉刀问题,并且就更不用说轻微横向仿形切削情况,另一种情况,由于目前刀杆的刀片槽通常采用楔形自夹式,其刀片槽的楔形的最大开口处为刀片最初入口处即刀片槽的最前端,当切削刀具完成切削加工后,在刀杆退刀时,由于已加工的工件侧壁材料的自身回弹,刀片容易脱离刀杆而被卡在已切削的工件内,而无法轻易取出,对后续工序造成极大的麻烦。故此在实在无法满足加工 需求,不得不采用传统的焊接刀具来完成狭小空间、深腔零部件加工,其加工效率、加工精度大大降低,刀具成本大大提高,根本满足不了目前企业日益增长的大批量快节奏的生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日益增加的狭小空间、深腔零部件的加工,要求刀杆切削宽度小于8mm,切削深度大于40mm,即切深与切宽比大于5倍情况。刀杆通常采用常规的自夹结构形式来夹持刀片,由于刀杆自夹力不足、刀杆刚性不足,刀片在切削过程中容易产生振动,时常发生刀片破损、掉刀问题,另一种情况,由于通常采用楔形自夹式,刀杆在退刀时,刀片容易脱离刀杆而被卡在已切削的工件内,最终导致刀片寿命短,刀片成本高,并且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克服上述一系列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针对狭小空间、深腔零部件的加工,对刀片在刀杆的夹持方式,刀片在刀杆中的定位、夹持,及对应切削刀片结构形式都进行新颖设计。
一种应用于机械加工行业的大切深切削刀具,该切削刀具主要由一刀杆和装夹在刀杆中的切削刀片及螺钉构成,其中刀杆包括:
位于其上前端位置开有一刀片槽,该刀片槽主要由刀杆的上夹爪的前止推面、下底面、后离隙面及刚性支撑的上顶面围构成;
位于刀片槽的上、下两个方向各开有一卡爪通孔;
位于刀片槽的尾部相通开有一细槽;
位于刀片槽的后上方、上夹爪的上前端面相通开有一细槽;
位于刀片槽的后上方、刀杆的上顶面向下相通开有一细槽;
位于刀杆的上顶面的细槽中开有一孔口为锥面的偏心螺钉孔。
上述刀杆各部分总体形状构造,其具体如下:
刀杆的刀片槽主要由刀杆的上夹爪的前止推面、下底面、后离隙面及刚性支撑的上顶面围构成,其特点是:
刀杆的上夹爪的下底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正锐角,其作用是给予刀片一向下、向后的夹持力,一方面保证夹持力更大,另一方面在刀杆退刀时给予刀片一向后的力,防止刀片掉刀问题;
刀杆的上夹爪的下底面与上夹爪的前止推面之间夹角为≤90度,其目的是来限定刀片的前后的重复定位精度,另一方面在切削过程中,刀杆前止推面受到来自外界切削力的水平分力时,使其上夹爪前端部分更易产生向下弹性变形,由此迫使上夹爪的下底面产生更大的夹持力来夹持刀片;
刀杆的刚性支撑的上顶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负锐角,其主要保证未切削时,平衡刀杆自身产生的自夹力和螺钉夹紧力在水平方向上向外的力,另一方面在当切削过程中,更易于刀片在刀片槽中沿后下方轻微滑移,协助使上夹爪产生向下弹性变形。
上述刀片槽各型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表示为在刀杆主视图中,各型面在水平投影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刀杆在刀片槽的尾部相通开有一向刀片槽的后方延伸的细槽。其刀片槽的尾部可以是上夹爪的后离隙面与其下底面或刚性支撑的上顶面交汇处开有细槽,也可以是单独在上夹爪的后离隙面开有细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刚,未经王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29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