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烧室外延的生物质能源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2416.5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2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杜克镛;钟哲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克镛;钟哲科 |
主分类号: | F23B40/00 | 分类号: | F23B40/00;F23L1/02;F23L9/04;C10B53/02;C10B5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室 外延 生物质能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室外延加长、燃烧更加充分的生物质能源燃烧器。
技术背景
生物质能源作为新能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竹屑、木屑、秸秆等均属于生物质能源,有人将上述竹屑、木屑、秸秆等通过压制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进行利用,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最直接的方法是通过燃烧来释放能量,同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炭作为重要的原料,可以制造肥料,含炭肥料能改善土壤结构,还可以用来制造活性炭等多种产品。
中国专利局2011年2月23日公告的CN201495199U号专利,名称为一种生物质能源燃烧器,该燃烧器具有卧式的燃烧室,燃烧室外设有配风室,燃烧室一侧设置进料口、出料口以及主进风口,另一侧为开放式的出风口,在燃烧室的底侧还通过布风孔与配风室相连进行二次进风。该装置的热风从出风口吹出,是燃烧热量的主要利用方式,助燃风在燃烧室内的流向比较单一,即从进风一侧直接流向出风口。若助燃风不足,会造成燃料燃烧不充分,被助燃风裹挟吹出,形成烟气;而若助燃风过足,则风速过大,同样会将燃料吹出形成烟气。尤其是当生物质燃料为粉状或者碎末状时,烟气尤为明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生物质燃烧炉助燃风容易将物料吹出形成烟气的问题,对上述生物质燃烧炉燃烧室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燃烧室外延的生物质能源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烧室外延的生物质能源燃烧器,包括燃烧室,燃烧室一侧设置进料口、主风口,另一侧为开放式出风口,燃烧室底部设置出炭口,燃烧室的除出风口外的各侧壁外均环绕有配风室,燃烧室的出风口处连接有环形的延长筒,延长筒外端为开放式,延长筒与出风口连接一端的环壁上均匀设有若干连通延长筒内侧与外部的补风口。燃烧室内燃料燃烧时,会有一部分粉末状燃料由于燃烧不完全,被助燃风吹出到出风口处,本方案增加了延长筒的设置,对燃烧室进行加长,给燃料更加充分的燃烧时间,同时,当助燃风不足导致燃烧不完全时,助燃风在出风口处吹出沿延长筒轴向流动,在延长筒的补风口内侧形成负压,将外部空气从补风口吸入,对助燃风进行补充,为不完全燃烧的燃料提供氧气,消除烟气。
作为优选,所述延长筒的长度为燃烧室长度的1/3~2/3。
作为优选,出炭口设置出炭绞龙,出炭绞龙的螺旋叶片的螺距沿出炭方向逐渐缩小。生物质材料从进料口进入燃烧室,在燃烧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采用出炭绞龙将燃烧室中的燃烧底物取出,由于出炭绞龙的螺旋叶片螺距随出炭方向逐渐缩小,燃烧底物在出炭绞龙输送过程中被压缩,并在压缩过程中排出混杂空气,输送过程中使燃烧底物处于在高温、高压、隔绝空气的状态下进一步炭化,改善最终产品质量。同时,如果出炭绞龙两端螺距相同,在输送过程中燃烧底物之间存在空隙,燃烧室中产生的烟气容易从空隙中溢出,而烟气中掺杂大量高温可燃烧颗粒,安全无法保证,本装置出炭绞龙输送燃烧底物过程中进行压缩,使燃烧底物在输送过程中被压紧,消除空隙,避免烟气的溢出。采用出炭绞龙出炭,可以根据进料和出炭的比例进行持续出炭,如果需要生物质燃料完全燃烧,也可以将出炭绞龙用作出灰。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口设置有进料绞龙。使用绞龙来进料,可以持续进料,并可以根据绞龙转速对进料量进行控制。作为另外的方案,也可以采用底部带有隔板的进料斗进料。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绞龙的末端连接有一个与进料绞龙同轴转动的拨叉,拨叉的转动外径大于进料绞龙直径。由于绞龙末端的角度关系,燃料在燃烧室内容易产生单侧堆积,容易底部燃料燃烧不充分,而且单侧燃料堆积过高,顶部的燃料也容易被助燃风吹动带出,产生烟气,所以本装置与进料绞龙同轴设置拨叉,将物料在进料的同时打散推平,避免产生上述问题。尤其对于粉末状的燃料,降低烟气的效果尤为明显。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绞龙的螺旋叶片的螺距随进料方向逐渐缩小。当待燃烧物料为竹屑、木屑、切成小段的秸秆等松散物料时,进料绞龙中物料间隙大,燃烧室中的烟气容易从间隙中溢出,且间隙中存在大量空气,进料绞龙中的物料可能在燃烧室进料口被引燃,所以进料蛟龙的螺旋叶片的螺距随进料方向逐渐缩小,在进料过程中对物料进行压缩,消除物料的间隙,避免烟气溢出,同时排出物料间隙中的空气,避免物料在输送过程中被引燃,而且物料压缩后结构较为紧密,不易在进料口被引燃。作为另外的优选方案,当燃烧物料为压缩成型的颗粒燃料时候,进料绞龙的螺旋叶片螺距不变,压缩成型的颗粒燃料结构紧密,本身不易被引燃和进一步压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克镛;钟哲科,未经杜克镛;钟哲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24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