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方向盘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0836.X | 申请日: | 201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6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郎玉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顺达(芜湖)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04 | 分类号: | B62D1/04;B60Q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向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向盘。
背景技术
方向盘是由人工手动把持并借以操纵汽车、轮船、飞机等行驶方向的轮状装置,由外缘部、中心盘体以及用于连接两者的连接臂构成,而喇叭则是汽车的音响信号装置,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根据需要和规定发出必需的音响信号,警告行人和引起其他车辆注意,保证交通安全,同时还用于催行与传递信号。为便于司机操作,现有的喇叭按键均安置在方向盘上,其安置方式通常分为两种,一种为按钮式外露并嵌设于方向盘上,另一种则直接将喇叭按键设置于方向盘中心盘体内,再在其外部罩设喇叭盖,通过喇叭盖的位移用以触发按键,上述两种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现有的在中心盘体上外罩喇叭盖触发按键的方向盘,喇叭盖盖体呈曲面状或平面状并与连接臂间曲线过渡,固然达到了美观需求,然而遇到突发情况时,司机需要将手从方向盘外缘部移动至位于中心盘体的喇叭盖中心处,两者间行程过长,同时,喇叭盖与连接臂间曲面过渡也导致掌部不易对其施力,且施力时掌部也容易在喇叭盖的盖面处打滑,喇叭触发可靠性低,同时存在安全隐患;其次:按钮式喇叭结构复杂,往往成本过高且结构繁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施力的方向盘,其结构简单且喇叭触发可靠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方向盘,包括外缘部、中心盘体以及用于连接两者的连接臂,所述方向盘还包括喇叭触发单元,所述喇叭触发单元设置于中心盘体内,所述的中心盘体包括容纳喇叭触发单元的容纳腔以及罩设于容纳腔上的喇叭盖,所述的喇叭盖外壁上设置有便于掌部施力的凸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采用上述结构以后,在结构简单的喇叭盖式按键触发基础上,在其喇叭盖上增加便于掌部施力的凸部,保证司机掌部与喇叭盖间形成施力点,从而便于对其施力,进而保证了喇叭触发的可靠稳定,杜绝了与此相关的安全隐患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方向盘,包括外缘部10、中心盘体20以及用于连接两者的连接臂30,所述方向盘还包括喇叭触发单元,所述喇叭触发单元设置于中心盘体20内,所述的中心盘体20包括容纳喇叭触发单元的容纳腔以及罩设于容纳腔上的喇叭盖21,所述的喇叭盖21外壁上设置有便于掌部施力的凸部211,如图1所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凸部211为两平面或曲面交接后的相贯线构成,其相贯线为两根且呈倒“八”形设置于喇叭盖21外壁上,实际使用时其相贯线处可适当圆角过渡以增加触感。这样一方面使喇叭盖21的整体外形美观,另一方面倒“八”形设置的两相贯线也保证了司机在实际按动位于喇叭盖21两侧部的凸部211处时,其掌部自然贴合凸部211,使用舒适且触发可靠稳定,同时,也避免了司机需要将手从方向盘外缘部10移动至位于中心盘体20的喇叭盖21中心处按动喇叭盖21而导致的两者间行程过长问题,进一步杜绝了安全隐患的发生。
为进一步的便于掌部的施力,增加喇叭触发的可靠性,所述凸部211为两曲面交接后的相贯线构成,所述两曲面的曲率中心相反。
更进一步的,考虑到其实用性,所述位于喇叭盖21侧部的曲面外形呈内凹状。这样,当司机掌部按压喇叭盖21侧部时,内凹状的喇叭盖21侧部与司机掌部间构成配合,从而便于施力,避免了喇叭盖21与连接臂30间曲面过渡导致的掌部不易对其施力,且施力时掌部容易在喇叭盖21的盖面处打滑的现象,进一步的增加了喇叭触发的可靠性,杜绝了与此相关的安全隐患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顺达(芜湖)汽车饰件有限公司,未经顺达(芜湖)汽车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08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