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切分轧制的切头切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0772.3 | 申请日: | 201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4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梁习道;刘敬斌;宋文学;王德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25/02 | 分类号: | B23D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周发军 |
地址: | 43008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切分 轧制 切头切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切分轧制装置,适用于在线切分轧制过程中的中间轧件的切头切尾。
背景技术
在棒线材连轧过程中,切头切尾是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的一项工艺要求,一般在粗中轧机列之间和中精轧机列之间设有飞剪来完成切头切尾的工序。在单线规格品种的轧制过程中,使用粗中轧机列间的飞剪就能满足生产需求,而在切分轧制过程中,根据工艺要求,从中轧轧机出来的轧件必须依靠中精轧机列之间的飞剪来完成中间轧件的切头、切尾,改善后续切分轧制咬入质量,否则可能造成精轧进钢堆钢、冲钢等工艺故障。而一般的切头切尾装置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轧件速度较高,所切的头尾不能顺利掉下,导致切下的头尾部沿着轧制方向往前冲,对后续轧制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难以满足工艺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用于切分轧制的切头切尾装置,该装置满足了切分轧制过程中的切头、切尾的工艺要求,消除了对切分轧制生产的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切分轧制的切头切尾装置,包括切头导槽、飞剪剪刃和料头,所述切头导槽下部安装有活动底板,所述切头导槽内部上方安装有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的位置高于料头向上的运动方向,弧形挡板的切线与飞剪剪刃的中心线夹角为α,α的度数为15°~45°。
优选地,所述活动底板通过气动控制装置控制其的开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制作简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操作方便、实用性强、使用周期长等优点,满足了切分轧制过程中的切头、切尾的工艺要求,消除了对切分轧制生产的不利影响,如头部开花、冲钢等事故,保证了切分的下道程序的正常进行,设备复杂问题简单化,提高了设备性能,即满足了生产需求,又大大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料头、料尾运行方向分析示意图;
图2为切头导槽的主视图;
图3为切头导槽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切头导槽1、切尾导槽2、飞剪剪刃料头4和料尾5,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料头4和料尾5的运动方向为:料头4沿着轧制方向呈顺时针向上方旋转,料尾5呈顺时针向下方旋转,所述切头导槽1下部安装有活动底板6,内部上方安装有弧形挡板7,所述弧形挡板7的位置高于料头4的运动方向,弧形挡板7的切线与飞剪剪刃的中心线3夹角为α,本实施例中α的度数为15°,所述活动底板6通过气动控制装置8控制其的开合。
当本装置工作时,中间轧件运行到飞剪前的热金属检测仪时,有钢信号传到主电室的plc传动柜,飞剪得到剪切信号后切头,料头4在运行过程中直接与弧形挡板7撞击后掉下,当料尾5运行到的信号传到主电室的plc传动柜,飞剪得到剪切信号后切尾,气动控制装置8控制切头导槽1上的活动底板6提前打开,所切的料尾5直接掉下,这样就完成了切头切尾动作,满足了切分轧制中间轧件的切头切尾的工艺要求,避免了冲钢、飞钢等事故,保证了切分后续轧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轧制速度和剪切速度发现较大变化,弧形挡板7的切线与飞剪剪刃的中心线3夹角变为45°,活动底板6通过手动控制其开合。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07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