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壁牵拉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59426.3 | 申请日: | 2011-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6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周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庐洲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 地址: | 31150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腹壁 牵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腹壁牵拉器。
背景技术
腹壁牵拉器是手术中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械,在腹腔手术时作牵拉腹壁用。目前现有的腹壁牵拉器包括由上钳柄与下钳柄组成的钳柄以及由上钳头与下钳头组成的钳头;上钳头的尾部与下钳柄固定相连,下钳头的尾部与上钳柄固定相连;上钳柄与下钳柄转动相连;在上钳柄上设有上锁齿,在下钳柄上设有与上锁齿相配合的下锁齿。实际使用时,通过操纵上钳柄与下钳柄,使上钳头的头部和下钳头的头部合拢,从而夹持住需要牵拉的腹壁组织;利用上锁齿与下锁齿能保证上钳柄与下钳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能保证上钳头和下钳头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目前现有的腹壁牵拉器,上钳头的头部和下钳头的头部均为钝形头部,由于人体腹壁组织韧性比较强,钝形头部无法刺入腹壁,因此无法对腹壁进行有效夹持;医务人员利用此腹壁牵拉器作腹壁牵拉时,腹壁组织容易从钳头处滑脱;导致手术无法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对腹壁组织进行有效夹持、从而保证在手术中能顺利牵拉腹壁组织的腹壁牵拉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腹壁牵拉器,包括由上钳柄与下钳柄组成的钳柄以及由上钳头与下钳头组成的钳头,上钳头的尾部与下钳柄固定相连,下钳头的尾部与上钳柄固定相连;上钳柄与下钳柄转动相连;在上钳柄上设有上锁齿,在下钳柄上设有与上锁齿相配合的下锁齿;在上钳头的头部设置斜圆锥体I,在下钳头的头部设置与斜圆锥体I相对应的斜圆锥体II。
本实用新型的腹壁牵拉器,由于在上钳头的头部设置斜圆锥体I,在下钳头的头部设置与斜圆锥体I相对应的斜圆锥体II;因此实际使用时,斜圆锥体I和斜圆锥体II能扎入腹壁组织内,从而避免腹壁组织从钳头处滑脱。即,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腹壁牵拉器,能保证在手术中顺利实现牵拉腹壁,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腹壁牵拉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放大后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结合给出了一种腹壁牵拉器,包括由上钳柄5与下钳柄6组成的钳柄以及由上钳头2与下钳头3组成的钳头;上钳头2的尾部与下钳柄6的头部固定相连,在下钳柄6的尾部设有下指圈10;下钳头3的尾部与上钳柄5的头部固定相连,在上钳柄5的尾部设有上指圈9。上钳柄5与下钳柄6通过钳柄轴销4转动相连;在上钳柄5上设有上锁齿7,在下钳柄6上设有与上锁齿7相配合的下锁齿8。上述结构均同现有技术,其使用方法也同现有技术。
在上钳头2的头部设置斜圆锥体I 21,在下钳头3的头部设置与斜圆锥体I 21相对应的斜圆锥体II 31。斜圆锥体I 21的底面直径等于上钳头2头部的直径,斜圆锥体II 31的底面直径等于下钳头3头部的直径。上钳头2头部的直径和下钳头3头部的直径相等,为1mm左右。斜圆锥体I 21的高度等于斜圆锥体II 31的高度,为3mm左右。因此,斜圆锥体I 21和斜圆锥体II 31形同针尖,扎入腹壁组织后,是不会引起大量出血的。
该腹壁牵拉器实际使用时,医务人员的大拇指和中指分别套入下指圈10和上指圈9,先控制上钳头2与下钳头3相对分离,使需要牵拉的腹壁组织位于上钳头2与下钳头3之间;再控制上钳头2与下钳头3相对合拢,从而使斜圆锥体I 21和斜圆锥体II 31如同针尖一样扎入腹壁组织内;与此同时,依靠上锁齿7与下锁齿8的配合,上钳头2与下钳头3的相对位置被有效固定。最后,医务人员利用此腹壁牵拉器作腹壁牵拉动作。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庐洲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桐庐洲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94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