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控机床油水分离结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57357.2 | 申请日: | 2011-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2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安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巨臣精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11/00 | 分类号: | B23Q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3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控机床 油水 分离 结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油水分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彻底将机床使用过的导轨润滑油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数控机床的丝杆传动及导轨间的相互运动都得使用导轨润滑油。根据经验计算,一台数控设备一天大约用到0.8L导轨润滑油,一年下来的话大概要用到300L润滑油。目前的数控机床行业内绝大部分机床是没有油水分离结构,有少部分的机床虽然装有油水分离结构,但是也只能是单只回收丝杆用过的润滑油(大约占40%)左右,因此绝大部分的润滑油就这样经过一次性使用后就白白的浪费掉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控机床油水分离结构装置,它结构设计简单,制造成本低,油水分离彻底,使用后能让机床的是终用户节约成本且还能起到环保效果。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Y轴主导轨回油槽一1、Y轴主导轨回油槽二2、Y轴主导轨油槽连接槽3、Y轴附导轨回油槽4、Y轴附导轨油槽连接槽5、Y轴附导轨回油槽6、Y轴附导轨回油口7、第一X轴回油槽8、X轴回油槽连接槽9、第二X轴回油槽10、X轴回油口11、X轴润滑油通向底座出油口12、X轴通向底座出油口13、第一回水斜面14、回油斜面15、第二回水斜面16、Z轴回油槽17、油水分离箱体18、出油口19、出水口20和机床总回油口21,油水分离箱体18上部水平设置有两组相互连接的Y轴主导轨回油槽一1和Y轴主导轨油槽连接槽3,且Y轴主导轨油槽连接槽3设置在Y轴主导轨回油槽一1的里侧,Y轴主导轨回油槽二2设置在Y轴主导轨油槽连接槽3上;两组Y轴主导轨回油槽一二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回水斜面14和第二回水斜面16,第一回水斜面14和第二回水斜面16之间设置有回油斜面15,第一回水斜面14和第二回水斜面16与回油斜面15之间均设置有Y轴附导轨回油槽4,Y轴附导轨回油槽4里侧设置有Y轴附导轨回油槽6,Y轴附导轨回油槽4上设置有Y轴附导轨油槽连接槽5,Y轴附导轨回油槽6上设置有Y轴附导轨回油口7;Y轴主导轨回油槽一1和Y轴主导轨油槽连接槽3的上端垂直设置有两组第一X轴回油槽8,第一X轴回油槽8里侧水平设置有第二X轴回油槽10和 X轴回油口11,第二X轴回油槽10和 X轴回油口11的末端设置有X轴回油槽连接槽9,两组第一X轴回油槽8之间设置有X轴润滑油通向底座出油口12和X轴通向底座出油口13,两组第一X轴回油槽8的下端垂直设置有Z轴回油槽17;油水分离箱体18的上端中部设置有机床总回油口21,油水分离箱体18右侧分别设置有出油口19和出水口2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各轴导轨安装面的两侧分别加工一条润滑油回油槽,所有回油槽最终全部集中于机床底座尾端的出油口进入油水分离器内。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制造成本低,油水分离彻底,使用后能让机床的是终用户节约成本且还能起到环保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E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F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的后视图,
图10为图9的G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巨臣精机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巨臣精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73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