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置物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57294.0 | 申请日: | 201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5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东 |
主分类号: | A47B45/00 | 分类号: | A47B4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宜兰县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置物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存放物体的架体,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置物架。
背景技术
置物架种类繁多,现有的置物架无论其形状如何,主要是由纵向设置的直架和横向设置于直架上的层架组成,常见的直架与层架一般都是固定的,不可折叠或随意拆卸,因此占有相当空间,收藏、运输及包装极为不便。
故此,出现了多种能拆卸折叠用于放置物品的架体,参考专利号为ZL02216307.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式置物架新结构,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有一底架、一后架、二侧架及一前架等构件组合而成,其底架二侧的支杆跨置于侧架底部的支杆上方,前架二侧分别设有扣合杆,前架的扣合杆可扣合于二侧架的支杆上,不需采用任何螺接方式,而可达到折叠迅速,重量轻、适用于各式置物架,但该装置的折叠机构和固定装置仍为复杂,中间无法加装折叠式隔层架。
类似的折叠式置物架还可以参考中国实用新型:ZL200520101298.1及ZL200520116073.3,均揭露了层架与直架的可脱卸式连接方式。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不足,深入构思,积极研究改良试做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改善了现有的组合式置物架所存在的问题,提升了使用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另外提供了一种层架与直架可拆卸的组合式置物架,该组合式置物架具有折叠方便,固定装置简单牢固,且层架可侧面延展,组合方式多样。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组合式置物架,包括至少二个纵向设置的直架,该直架具有至少二根直杆和横向的加强杆;用于放置物品的层架,其横向可拆卸式设置于直架上;以及用于连接直架和层架的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直架与层架之间,所述的连接机构又包括:
一架设部,与前述层架连接;
一嵌块,具有可架设于前述加强杆并夹持的开口槽,嵌设于上述架设部内。
架设部与嵌块的结合方式如下设计:所述的架设部的截面大体呈“门”字形,边侧具有至少一个嵌孔,对应地,所述的嵌块外侧壁具有与前述嵌孔配合的弹性楔形部。
为进一步加强置物架整体牢固性,同时可以横向延展,所述的层架为矩形,所述直架为三个,分别布置于所述层架三边,并且,连接机构为三对且对应直架布置于每个层架上。每个直架另一侧面还可以设置层架,以横向延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连接机构的嵌块在直杆可脱卸式连接实现快速拆卸和组装;层架还可以侧面延展,进一步扩大放置空间,整体结构简单,零部件加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层架与连接结构的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 直架 2 层架
3 连接机构 4 架设部
5 嵌块 11 直杆
12 加强杆 41 嵌孔
51 开口槽 52 弹性楔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组合式置物架包括三个纵向设置的直架1,用于放置物品的层架2及用于连接直架1和层架2的连接机构3。
直架1具有至少二根直杆11和横向的加强杆12,层架2为矩形且横向可拆卸式设置于直架1上,直架1为三个,分别布置于层架2三边,连接机构3为三对且对应直架1布置于每个层架2上。
参考图2和图3所示,具体地,连接机构3又包括架设部4和嵌块5,架设部4与层架2固定连接,常见的用焊接,架设部4的截面大体呈“门”字形,边侧具有至少一个嵌孔41,嵌块5具有可架设于加强杆12并夹持的开口槽52,嵌块5外侧壁具有与嵌孔41配合的弹性楔形部51,嵌块5通过弹性楔形部51和嵌孔41配合嵌设于架设部4内。
实施例2,参考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横向还延展有一排层架2,这样需要五个直架1配备,连接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东,未经张文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72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