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及其换热盘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57224.5 | 申请日: | 201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3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徐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阳 |
主分类号: | F25B15/06 | 分类号: | F25B15/06;F25B3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2002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溴化锂 吸收 制冷 设备 及其 换热盘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及其换热结构。
背景技术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以水为冷媒应用各种余热热源进行制冷,是一种有效的节能环保技术。盘管式热交换器可以应用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发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收器中并使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结构紧凑。然而,在需要喷淋换热的发生器、蒸发器、吸收器中,采用光管盘管时管外喷淋的液滴很快汇集并沿盘管底部流动,使得盘管换热面积无法有效使用。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喷淋结构1为将溶液或水淋滴在盘管2外表面,最初是滴在换热盘管2的最上层3,然后由最上层3滴落在其相邻层4上,由于盘管各层的表面光滑,液滴很快汇集并沿盘管底部流动,即液滴不会达到相邻层4和下面层盘管的上部表面,使得盘管换热面积无法有效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及其换热盘管,以提高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的换热面积利用率,从而保障溴化锂制冷的稳定运行和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换热盘管,其特点是,换热盘管的各层的外表面布置有间隔开的多个滴液间隔结构,上下相邻两层的滴液间隔结构的空间位置为错开排列。
所述的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换热盘管,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滴液间隔结构为换热盘管的各层的外表面形成的凹槽。
所述的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换热盘管,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滴液间隔结构为环状凹槽。
所述的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换热盘管,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滴液间隔结构部分环状凹槽,且形成在换热盘管的各层的外表面下部。
所述的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换热盘管,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滴液间隔结构为换热盘管的各层的外表面形成的凸台。
所述的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换热盘管,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滴液间隔结构为环状凸台,且环状凸台的高度不超过3毫米。
所述的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换热盘管,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滴液间隔结构部分环状凸台,且形成在换热盘管的各层的外表面下部。
所述的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换热盘管,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各层中的相邻滴液间隔结构间距为5毫米到50毫米。
所述的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换热盘管,其进一步的特点是,为圆管、椭圆管、或异形截面管,滴液间隔结构在垂直于换热盘管轴线的平面或曲面内或与换热盘管轴线倾斜相交的平面或曲面内内连续或断续地延伸。
一种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包括发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收器,发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收器各包括盘管式热交换器,盘管式热交换器包括上部的淋液装置和下部的换热盘管,其特征在于,换热盘管为具有前述任一特点的换热盘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盘管表面间隔布置间隔开的即非连续的滴液间隔结构,同时,借助于盘管的倾斜角度,使得上层液滴汇集到间隔布液点处对下层进行布液,从而使得上下层间布液点的交错排列,使得布液液滴得到充分延展,利用滴液间隔结构形成喷淋液滴的多层分配,从而使盘管的换热面积得到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盘管热交换器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溴化锂盘管换热器多层布液结构。
图4为图3中B-B方向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溴化锂盘管换热器多层布液结构。
图6为图5中C-C方向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溴化锂盘管换热器多层布液结构。
图8为图7中D-D方向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溴化锂盘管换热器多层布液结构。
图10为图9中E-E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和图4所示,在盘管2的各层外表面下部间隔布置凹槽20,且相邻上下层的凹槽彼此交错,间隔距离例如为5毫米到50毫米。
如图5和图6所示,在盘管2的各层外表面间隔布置环状凹槽30,且相邻上下层的凹槽彼此交错,间隔距离例如为5毫米到50毫米。
如图7和图8所示,在盘管2的各层外表面下部间隔布置凸台40,且相邻上下层的凸台彼此交错,间隔距离例如为5毫米到50毫米。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盘管2的各层外表面下部间隔布置环状凸台50,且相邻上下层的凸台彼此交错,间隔距离例如为5毫米到50毫米。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结合了特定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在此描述的实施例,并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例如前述凹槽或凸台可以是其他任意形式的滴液间隔结构,凸台或凹槽可在垂直于盘管轴线的面内或者与盘管轴线倾斜相交的面内连续延伸或断断续续地延伸,凸台或凹槽可以是沿平面与盘管相交而成的相贯线延伸或曲面与盘管相交而成的相贯线延伸,凹槽和凸台可以与盘管一体成型,例如冲压成型或者内涨式成型,也可以是焊接或者其他方式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阳,未经徐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72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