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收敛激光监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56612.1 | 申请日: | 2011-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4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詹显军;尚海松;伍晓军;王兵;陈礼伟;高尔洋;姚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C3/00 | 分类号: | G01C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7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收敛 激光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收敛监测系统,特别是一种隧道收敛激光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周边收敛是隧道周边两点在连线方向的位移相对变化量,即两点绝对位移变化之和,收敛监测亦作为铁路隧道、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J721-2007)规定的必测项目之一,收敛监测数据并作为判释围岩稳定和支护效果的主要依据。
目前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收敛基线监测主要用机械式收敛计来量测,机械式收敛计,即钢尺、张紧设备、百分表是传统的仪器,其测试原理是以张紧的钢尺、重锤、弹簧作为传递位移的媒介,用百分表作为位移的读数装置。这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两种缺陷,其一钢尺的温度误差大而随着净空加大而线形增加,现场虽然做了温度修正但效果不佳;其次由于钢尺作量测时干扰正常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隧道收敛测量装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收敛激光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隧道收敛激光监测系统,包括激光测距装置、反射标志体;激光测距装置由激光测距模块、支座、底座、 测量按钮组成;激光测距模块通过支座安装在底座上,底座通过接头固定在隧道预埋测点上,激光测距模块通过控制线缆连接测量按钮。
反射标志体的平板形标志块适用于水平测点间收敛监测情况,多棱椎体适用于同时有多测点间收敛监测,只在测点间连线方向设置反射膜。使得测点的反射膜面与测点间连线基本垂直,反射标志体测量后可拆卸,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损坏。
激光测距模块采用激光收发一体模块量测两测点间的距离,测试距离范围为5~30m。支持手工量测模式和自动量测模式,采用手工量测模式时,实现测量按钮与激光测距模块分离,确保量测时设备无轻微抖动或移动;采用自动量测模式时,频率可调。
对点根据隧道及地下工程收敛监测的特殊性,测点间距范围为5~30m,激光对点装置只需进行平面和立面上进行角度粗调、锁定、再微调以达到准确对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安装快捷,施工干扰少,测试速度快,测试精度高、携带方便,还可实现隧道及地下工程收敛的实时监测。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形反射标志体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菱锥体反射标志体示意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的四菱锥体反射标志体示意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及编号:
1-激光测距装置;2-反射标志体;3-激光测距模块;4-支座;5-底座;6-测量按钮;
7-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隧道收敛激光监测系统,包括激光测距装置1、反射标志体2;激光测
距装置1 由激光测距模块3、支座4、底座5、 测量按钮6 组成;激光测距模块3 通过支
座4 安装在底座5 上,底座5 通过接头7 固定在隧道预埋测点上,激光测距模块3 通过
控制线缆连接测量按钮6。
如图2 所示,反射标志体2 为平板形,其反射面涂反射涂料或贴反射膜片,中心涂
有红色“十”字标识。
如图3、图4 所示,反射标志体2 为三菱锥体或四菱锥体。
反射标志体2 的平板形标志块适用于水平测点间收敛监测情况,多棱椎体适用于同
时有多测点间收敛监测,只在测点间连线方向设置反射膜。使得测点的反射膜面与测点间连
线基本垂直,反射标志体2 测量后可拆卸,避免施工过程中的破坏。
激光测距模块3 采用激光收发一体模块量测两测点间的距离,测试距离范围为5~
30m。支持手工量测模式和自动量测模式,采用手工量测模式时,实现测量按钮6 与激光测
距模块3 分离,确保量测时设备无轻微抖动或移动;采用自动量测模式时,频率可调。
如图5 所示,实施测量时,在隧道内被测收敛的一端测点设置反射标志体2,如隧道的边墙和拱顶,并固定在围岩或构筑物上,反射标志体2 表面“十”字交叉点为收敛监测一端测点;另一端测点为激光测距装置1 中的支座4 的中心。支座4 水平面、立面角度方向可调,其上设置辅助对点变焦摄像像头,支座4 固定在底座5 上,底座5 通过接头7 固定在隧道的围岩或构筑物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66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刹车鼓自动循环降温系统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具有储物盒的轿车仪表板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