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却水套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56115.1 | 申请日: | 201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1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江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联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9/00 | 分类号: | F27D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魏学成 |
地址: | 201801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业用炉冷却的冷却水套。
背景技术
随着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工业用炉的温度、制程等要求不断增加,在工业用炉的冷却以及表面安全温度控制方面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冷却水套是使用最普遍的冷却设备。
冷却水套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圆柱形的容器,在上端具有入水口,在下端具有出水口。冷却水套套在需要冷却的设备,比如工业用炉的外部,在进行冷却时从上端的入水口不断注入水,利用注水形成的水压将水从下端的出水口排出。水在冷却水套内部形成水流,水流与工业用炉接触带走热量,利用水的不断流动实现对工业用炉的冷却。
有时为了加快冷却的速度,需要加大水的压力以增加水流速度。但是过大的水流压力施加到冷却水套上,会引起水套破裂,造成冷却水套的整体损坏。冷却水套如果出现破裂损坏,不断影响工业用炉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工业用炉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与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冷却水套,使得冷却水套能够承受更大的水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却水套,包括圆柱形的水套本体和加强组件。水套本体的上端具有入水口,水套本体的下端具有出水口。加强组件包括一组柱状件,柱状件固定在水套本体的外周,其中柱状件的高度小于水套本体的高度。
柱状件的高度为水套本体的高度的一半或者是三分之一。柱状件的数量为6个或者8个,均匀分布在水套本体的外周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组件还包括固定环,固定环连接固定一组柱状件并固定到冷却水套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水套本体的下端还具有安全阀,安全阀在超过一定水压是自动打开,以避免水套本体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水套具有加强结构,使得水套承受水压的能力大大增加,在提高冷却能力的同时降低了水套损坏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a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冷却水套的侧视图。
图1b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冷却水套的俯视图。
图2a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冷却水套的侧视图。
图2b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冷却水套的俯视图。
图3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冷却水套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a和图1b所示,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冷却水套。其中图1a揭示了该冷却水套的侧视图,图1b揭示了该冷却水套的俯视图。
如图1a和图1b所示,该冷却水套100包括圆柱形的水套本体102和加强组件104。圆柱形的水套本体102的上端具有入水口120,水套本体102的下端具有出水口122。加强组件104包括一组柱状件140,这些柱状件140固定在水套本体的外周,柱状件140的高度小于水套本体102的高度。在图1a和图1 b所示的实施例中,总共包括6个柱状件140,该6个柱状件140均匀分布在水套本体102的外周上,以间隔60度的方式均匀分布。柱状件140的高度为水套本体102的一半。柱状件140从水套本体102的底部向上延伸。柱状件140起到对水套本体102加强的作用。根据水压的特点,底部的压力较上部更大,因此加强组件104首先考虑加强水套本体102的底部。在材料的选择上,加强组件104可以选择使用与水套本体102一致的材料,通常是钢质。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该加强组件104还包括固定环142,固定环142连接固定该一组柱状件104,固定环142也固定到冷却水套102上,固定环142可以进一步起到加强冷却水套102的强度的作用。
首先参考图2a和图2b所示,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冷却水套。其中图2a揭示了该冷却水套的侧视图,图2b揭示了该冷却水套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联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联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61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聚能塔防冻补水装置
- 下一篇:炉底板冷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