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体抛光器及具有所述单体抛光器的抛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54861.7 | 申请日: | 2011-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6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长文;王润;尹川;向华勇;向华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2 | 分类号: | B24B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王道川 |
地址: | 4084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体 抛光 有所 抛光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对颗粒状物质进行抛光的抛光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生态颗粒(如生态肥颗粒)的单体抛光器及具有所述单体抛光器的抛光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对非金属物,特别是强度又相对偏低的颗粒进行抛光的机型不多,能连续进行抛光的只有大米抛光机,此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大米表面加适量的水,在辊筒的作用下对大米表面进行研磨去除表面的不平凸点,使大米的表面达到平整、光滑的目的;此方式不能达到生态颗粒(如生态肥颗粒)抛光的目的。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园盘造粒机也可以用来对生态颗粒(如生态肥颗粒)的抛光,具体做法是:每次用适量的物料,在造粒机内进行较长时间运动,产生滚动摩擦,利用物料颗粒在造粒机表面进行不断的滚动摩擦,使物料产生光泽而达到抛光的目的。此设备的工作特点是能达到物料的抛光的目的,但工作效率低,相应的工作强度较大,更大的缺陷是不能连续作业,对生产有制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达到大批量的连续抛光生产,不破坏生态颗粒特殊的结构并达到抛光的目的,同时降低劳动强度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单体抛光器及具有所述单体抛光器的抛光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单体抛光器,包括环形外抛光体,所述环形外抛光体具有进料口、溢料口和位于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溢料口之间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开口向心设置并且分别与所述进料口和所述溢料口连通。
上述单体抛光器,所述环形凹槽的内侧壁面的纵截面为弧线,以利于物料在所述环形凹槽内运动及抛光。
上述单体抛光器,所述环形凹槽的内侧壁面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或圆形。
上述单体抛光器,所述单体抛光器还包括被所述环形凹槽环绕的环形内抛光体,所述环形内抛光体的内环面形成环形槽;防止在进料加大后物料在单体抛光器中不按正常的工艺抛光路径,而穿过单体抛光器直接到从所述溢料口排出,并且还可以增加所述单体抛光器的抛光磨擦面积,尽可能的减小设备的各部尺寸。
上述单体抛光器,所述环形内抛光体的侧壁的纵截面为弧形、横截面为椭圆形或圆形;临近所述进料口的所述侧壁与所述内侧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临近所述溢料口的所述侧壁与所述内侧壁面之间的距离,这种设计有利于物料从临近所述进料口进入到所述环形凹槽内并能够确保物料在所述环形凹槽内停留一定时间之后从所述溢料口排出。
上述单体抛光器,所述环形外抛光体与所述环形内抛光体之间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环形外抛光体和所述环形内抛光体固定连接的搅动器,所述搅动器具有第一搅动面和第二搅动面,所述第一搅动面与所述第二搅动面固定连接呈V形;所述搅动器同时又作为所述环形内抛光体的支撑,达到了降低设备的制作复杂性、节约材料及降低设备重量的目的。
上述单体抛光器,所述第一搅动面和所述第二搅动面均为矩形,所述第一搅动面和所述第二搅动面之间形成V形槽,所述V形槽一端的所述第一搅动面和所述第二搅动面与所述环形外抛光体固定连接,所述V形槽另一端的所述第一搅动面和所述第二搅动面与所述环形内抛光体固定连接。
上述单体抛光器,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搅动器;在物料与所述环形凹槽不断磨擦的过程中,物料表面的粗糙度不断变化,物料颗粒与所述环形凹槽的摩擦系数不断的变化,容易造成物料在所述环形凹槽中不能很好的翻动,造成整体物料的抛光不一致;因此在所述环形凹槽中增加了搅动器,搅动器与所述环形凹槽是相对静止的,所述单体抛光器在旋转时,搅动器与所述单体抛光器一起旋转;而物料受重力的作用始终处于所述环形凹槽底部偏向于向上旋转方向处。当搅动器通过物料时,物料被迫向两边分离,之后搅动器通过后物料又重新回到重力状态下的位置,使物料在所述环形凹槽中的相对位置处于不断的变化的状态,从而达到物料抛光均匀的目的。
具有上述单体抛光器的抛光机,包括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零的旋转轴线依次同轴设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单体抛光器,所述进料口朝向物料输入端,所述溢料口朝向物料输出端,相邻两个所述单体抛光器的所述环形凹槽通过所述进料口和所述溢料口连通。
上述抛光机,相邻两个所述单体抛光器的所述环形凹槽的凹槽侧壁无缝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双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48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