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性锁具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54812.3 | 申请日: | 2011-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1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帅伟;王露丹;王玉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帅伟 |
| 主分类号: | E05B27/10 | 分类号: | E05B27/10;E05B47/02;E05B35/00;E05B15/14;E05B15/16;E05B19/26 |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樊羿 |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具体涉及一种磁性锁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机械锁芯里,最早的单面弹子分部范围窄,而且存在制造误差,很容易被人拨开。随后出现的十字锁,则由于钥匙决定的锁眼形状容易受力,很容易被开启者用高强度工具暴力开启。弹子锁的开锁方法有铁丝钩子、口香糖、布条、梳子、撞匙及专用开锁器等十种以上的开锁方法,此类锁极易被盗开。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人们对保密性和私密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提高保密性的锁头应运而生,永磁机械式编码锁是其中的一种。永磁机械式编码锁一般利用永磁体同极性相排斥、异极性相吸引原理设计,磁性钥匙中的永磁体按一定顺序、位置、极性排列,当磁性钥匙插入带有永磁体的机械锁时,只要钥匙磁体与锁磁体位置和极性完全对应,则通过排斥使锁内永磁体移位,从而放开锁栓,使锁开启,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121443Y、CN201246019Y、CN102003111A所公开的磁性锁均为此类。但现有的这类磁性锁存在一个致命弱点,磁性锁内的第一磁性弹子、第二磁性弹子和第三磁性弹子的数量在两组以上,分布规则,且钥匙是一个光秃秃的金属棍。盗贼易于利用埋藏在钥匙内部的磁点同极相排斥的原理将弹子顶到限定位置,从而使得锁芯旋转解除障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锁芯内部信息与结构不易被探测的、互开率极低的磁性锁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磁性锁具,包括钥匙、锁芯及安装固定该锁芯的外套,所述锁芯包括由不导磁材料制成的外锁芯和内锁芯,所述内锁芯匹配地安装于所述外锁芯中,且二者转动配合,所述内锁芯设有与所述钥匙相匹配的钥匙孔,在所述锁芯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弹子孔,其由设置在内锁芯上的盲孔和设置在所述外锁芯上的容纳孔相对接而成,且各容纳孔孔径小于其对应的盲孔孔径,从所述弹子孔的小横截面端至大横截面端依次设置有复位弹簧、可在该弹子孔内滑动位移的T型柱及仅能在盲孔内滑动位移的磁性柱(即所述磁性柱的直径大于构成其所在弹子孔的容纳孔孔径),所述钥匙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各弹子孔中的磁性柱相对应的磁块,在其正确置于开锁位置时,各磁块分别对应所述磁性柱所在的位置,二者相对面的磁极相同,且两者间的排斥力足以将与其对接的T型柱完全推至相应的容纳孔中;闭锁时,各磁性柱被复位弹簧弹至盲孔底部,所述T型柱在内锁芯和外锁芯的界面处形成制动。
在所述锁芯上至少还设置有一个防盗制动孔,其由设置在内锁芯上的盲孔和设置在所述外锁芯上的容纳孔相对接而成,且各容纳孔孔径小于其对应的盲孔孔径,从所述防盗制动孔的小横截面端至大横截面端依次设置有复位弹簧、在容纳孔中滑动的柱塞、在弹子孔内一定范围内滑动位移的┯型柱和磁性弹子,且所述┯型柱的粗端直径大于其所在弹子孔一端的容纳孔孔径,在所述钥匙正确置于开锁位置时,所述┯型柱的细端刚好没入盲孔中,如不使用正确的钥匙或方法,则易触动┯型柱对内外锁芯形成制动,防止被盗开。
所述钥匙孔为圆柱形,或三棱柱形,或为四棱柱形,或为五棱柱形。
所述各弹子孔沿锁芯轴向或/和径向交错分布。
所述磁性柱中至少有一个磁性柱的磁极分布方向与其它的方向相反。
所述磁性柱由钕铁硼永磁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互开率低,锁芯内部信息与结构不易被探测到,可有效防止盗开,使用安全可靠才,促进磁性锁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磁性锁具闭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磁性锁具开启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磁性锁具错误开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内锁芯,2为外锁芯,3为T型柱,4为复位弹簧,5为弹子孔,6为外套,7为弹子孔,8为弹子孔,9为柱塞,10为复位弹簧,11为防盗制动孔,12为弹子孔,13为防盗制动孔,14为弹子孔,15为防盗制动孔,16为钥匙孔,17为磁性柱,18为┯型柱,19为磁性弹子,20为钥匙,21为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帅伟,未经王帅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48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元件搭载用基板及发光装置
- 下一篇:智能化螺旋提升塔式立体车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