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动力总成的托装结构以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53913.9 | 申请日: | 2011-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0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文;李建;李金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1/09 | 分类号: | B62D21/09;B60K5/12;B60K17/02;B60K1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李翔 |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动力 总成 结构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托装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承载车辆动力总成的托装结构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动力总成一般由变速箱、离合器和发动机等构成,由于其结构复杂,零件众多,具有较强的振动,因而有必要安装托装结构,以加强车辆动力总成的安装稳定性。在车辆动力总成的托装结构中普遍地包括承载并与动力总成直接连接安装的托装悬置,以便于动力总成的支承并实现减振功能。
目前,在一些车辆尤其是在轻型客车上,车辆动力总成所采用的托装结构通常是将承载动力总成的托装悬置安装在一根横托梁上,再将该横托梁通过螺栓直接连接到车架的纵梁上;或者是采用车体的副车架作为托装梁,在副车架上安装固定所述托装悬置。
上述托装结构若采用一根横托梁直接连接到车架的纵梁上,则布置不够灵活、方便。若采用副车架作为托装梁,则托装梁的体积重量较大,结构较笨重,安装和维护不方便,在维修时,托装结构的拆卸不方便,位置变动不易,且在不同的车辆上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辆动力总成的托装结构以及车辆,以解决车辆动力总成的托装结构的安装和维护不方便问题,结构布置灵活,能更好的实现支承、限位和减振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动力总成的托装结构,该托装结构包括承载车辆动力总成的托装悬置,该托装结构还包括横托梁以及与该横托梁的两端固定连接的纵托梁,所述托装悬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横托梁上。
优选地,所述横托梁形成为开口向上的弯曲形状。
优选地,所述横托梁的两端与纵托梁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横托梁具有水平安装段,从该水平安装段的两端分别朝向上方并倾斜向外延伸的倾斜安装段,以及从该倾斜安装段的外端延伸的连接段,该连接段与所述纵托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托装悬置包括连接板、支板以及左右对称地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板之间的两个弹性垫块。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下端面上与所述弹性垫块相对应的位置具有向下延伸的安装部,该安装部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倾斜安装段上。
优选地,所述支板形成为开口向上的V型。
优选地,所述横托梁为中空管状,在所述托装悬置的中轴线上,所述水平安装段的上壁上设有上通孔,下壁上设有下通孔,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限位孔,所述支板上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限位柱,该限位柱穿过所述限位孔和上通孔并延伸到所述下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限位孔和上通孔的周围具有硫化橡胶层,所述水平安装段的上壁和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硫化橡胶层连接在一起,并且所述硫化橡胶层的上端面高于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
优选地,所述限位柱的柱面上具有凸缘,该凸缘位于所述上通孔和下通孔之间,并且所述凸缘外径大于所述上通孔以及下通孔的孔径。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架和动力总成,所述车架包括横梁和纵梁,该车辆还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动力总成的托装结构,其中所述托装悬置与所述动力总成螺栓连接,所述纵托梁螺栓连接到所述车架的横梁上。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车辆动力总成的托装结构连接牢靠,安装灵活,方便维护,并且能更好的实现支承、限位和减振功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根据结构、布置方式等的需要,横托梁可灵活恰当的焊接在纵托梁上,并通过纵托梁更牢靠稳固的安装于车辆车架的横梁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动力总成的托装结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仰视图;
图5为图1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纵托梁 2 横托梁 21 水平安装段
22 倾斜安装段 23 连接段 211 上通孔
212 下通孔 221 螺栓 3 托装悬置
31 连接板 32 弹性垫块 33 支板
34 限位柱 311 安装部 312 限位孔
313 硫化橡胶层 331 连接螺栓 332 螺纹孔
341 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39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