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箱梁内模液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53859.8 | 申请日: | 2011-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1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祥军;谢亮;夏仙桃;张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铁五新钢模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5B11/02 | 分类号: | F15B11/02 |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宁星耀 | 
| 地址: | 410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箱梁内模 液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箱梁内模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发展,用于架设桥梁的32m、24m整孔箱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需求量很大,为保证制梁速度,箱梁内模通常采用整体液压式脱模。目前用于箱梁内模整体脱模的液压系统主要是由液压泵站、液压油缸和液压硬管组成,其液压硬管直接通过液压软管连接在液压泵站上,液压油缸又通过液压软管连接在液压硬管上,然后通过操作放置在内模端部的液压泵站,控制液压油缸收缩,实现内模的立模和脱模。
其不足之处是:1、由于油路较长,通常在24或32米之间,整个油路无主油路和分油路之分,液压油直接从油路的一端流向另外一端,液压油到达各个油缸存在较大的时间差,导致油缸收缩不同步;2、液压油直接通过液压软管进入液压硬管,一旦液压软管或液压硬管破损,出现液压油泄漏情况,造成现场维修不方便;3、互换性不强,由预制32m梁换成预制24m梁时,液压管路拆除繁琐,且拆除过程中漏油现象难以控制,给操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缸收缩同步、拆装方便、工作稳定、互换性强的用于箱梁内模整体液压式脱模的箱梁内模液压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箱梁内模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站、液压管路、液压油缸,所述液压管路由一个主油路和一个分油路构成,所述主油路通径大于分油路通径,所述主油路的出口连接分油路中段入口,所述分油路与液压油缸连接,所述主油路与液压泵站之间还连接有一个高压截止阀。
进一步地,所述主油路主要由液压硬管、焊接式直通管接头、焊接管四通和接头体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分油路主要由接头体、液压硬管、焊接管三通、快换接头、液压软管、焊接式直通管接头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分油路通过液压软管与所述液压油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快换接头设置在需要拆换内模节段两端的相应分油路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主油路和分油路通过管夹集中布置在内模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管夹对称地布置在所述顶模的下侧.
本实用新型,由于液压管路由主油路和分油路构成,主油路通径大于分油路通径,主油路的出口连接分油路中段入口,模板在立模和脱模时,不同位置的多个油缸减少了时间差,可实现同步收放,保证模板运动的稳定性。
分油路与液压油缸连接,主油路与液压泵站之间还连接有一个高压截止阀,当液压软管或液压硬管破损时,可立即通过控制高压截止阀,切断液压管路,有效防止维修过程中液压油的泄漏。
快换接头设置在需要拆换内模节段两端的相应分油路上,在预制32m梁变更为预制24m梁时,拧开8m节两端的快换接头,8m节上的液压管路随模板一起拆除,从而可实现液压管路的快速更换。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箱梁内模液压系统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箱梁内模液压系统实施例的液压管路在模板截面上的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箱梁内模液压系统实施例,包括液压泵站1、液压管路、液压油缸7,所述液压管路由一个主油路20和一个分油路21构成,所述主油路20通径大于分油路21通径,所述主油路20的出口连接分油路21中段入口,所述分油路21与液压油缸7连接,所述主油路20与液压泵站7之间还连接有一个高压截止阀3。
所述主油路20由液压硬管4、焊接式直通管接头11、焊接管四通5和接头体12组成。
主油路20分成主进油路6和主回油路6ˊ两组,所述主进油路6和主回油路6ˊ的右端分别通过两个高压截止阀3与液压泵站1连接,主进油路6和主回油路6ˊ的左端分别连接分油路21;
分油路21由接头体12、液压硬管4、焊接管三通10、快换接头8、液压软管2、焊接式直通管接头11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铁五新钢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中铁五新钢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38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多级缸卡键卡环定位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压铸铝合金双向风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