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包引流剂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53267.6 | 申请日: | 2011-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9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孙群;李伟东;于守巍;王成青;孙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1/08 | 分类号: | B22D11/08;B22D41/48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包 引流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包开浇时在不影响保护浇注的前提下能回收引流剂,避免引流剂进入中间包,防止钢水的二次污染,提高钢水质量的引流剂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绝大部分钢厂在钢包开浇时均采用引流剂使水口部位自动开浇。引流剂中含有大量的硅砂等有害物质,开浇时引流剂进入中间包或结晶器造成钢水二次污染,形成大量硅酸盐有害夹杂,部分夹杂得不到有效的去除,残留于钢水中,最终形成铸坯中的有害夹杂物,影响铸坯的质量。
经检索专利号为02275229.3、名称为一种钢包引流剂回收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包括一个破渣器和斜面导流板,导流板下部与回收器相连。该实用新型虽然能够回收引流剂,但存在弊端:
1)该装置如何固定在钢包水口下方未做详细说明,具体操作中难以实现。
2)在使用该装置过程中,引流剂回收后且钢包开浇前应将导流板从水口下方撤出,这在实际生产中影响了钢包开浇的连续过程,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二次开浇不自浇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包引流剂回收装置,该装置在不影响开浇作业和保护浇注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回收引流剂,防止钢水二次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钢包引流剂回收装置,包括引流剂回收槽、导流质锥,该装置中部设有圆形浇注孔,浇注孔直径大于长水口外径,浇注孔外部设有引流剂回收槽,在浇注孔的上部设有导流质锥,导流质锥为圆锥体结构,导流质锥下口直径大于浇注孔直径,且安装时与长水口有能够使引流剂流出的缝隙。
所述的导流质锥的材质为可被钢水融化的纸质。
所述的引流剂回收槽为凹槽结构,设置于中间包包盖上。
所述的引流剂回收槽与中间包包盖砌筑成一体结构。
所述的引流剂回收槽与中间包包盖采用机械方式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不影响开浇作业和保护浇注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引流剂的回收,有效防止钢水二次污染,减少了钢水中的夹杂物,提高了钢水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长水口2-导流质锥3-引流剂回收槽4-浇注孔5-中间包包盖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钢包引流剂回收装置包括引流剂回收槽3和纸质的导流质锥2,引流剂回收槽3为凹槽结构,引流剂回收槽3直接砌筑在中间包包盖5上,成为中间包包盖5的一部分,引流剂回收槽中部设有圆形浇注孔4,浇注孔的直径D1大于长水口的直径D2,导流质锥2为圆锥体结构,其下口直径D3大于引流剂回收槽3的直径D1,导流质锥2位于浇注孔4的上部、长水口1的下部且与长水口下边缘有一定缝隙,便于引流剂流出。
使用本装置工作时,引流剂从长水口1沿着导流质锥2流到引流剂回收槽3的凹槽内,当引流剂回收结束后,随之流下的钢水将纸质的导流质锥2融穿,此时即可降低钢包高度,使长水口1从引流剂回收槽3中部的浇注孔4直接进入中间包,从而实现防止钢水二次污染,保护浇注,提高钢水质量。
纸质导流质锥2每包钢水开浇前更换一次,引流剂回收槽3随中间包一起整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32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量挡边角度的装置
- 下一篇:水平撬体检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