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炉多池全电熔玻璃窑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52521.0 | 申请日: | 201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0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施根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元通玻璃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5/02 | 分类号: | C03B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徐宏;吴彦峰 |
地址: | 64142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炉多池全电熔 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窑炉,特别是涉及一种一炉多池全电熔玻璃窑。
背景技术
全电熔加热技术是利用玻璃的高温导电这一性能,对玻璃通电产生焦耳热熔制玻璃,它可以不用其他燃料。在正常情况下热量由内而发,电极释放功率使玻璃液温度升高,随着玻璃液温度的升高其本身离子的活性增强,电阻减小,导电性能增强,反过来对电极释放功率起作用,玻璃液与电极形成一个复杂的区域回路,玻璃液电阻不是理想的在两电极之间直通,而是在电流通过的某个区域的积分台,对加热过程起作用,在三维的空间互动完成加热过程,这是当前熔制高质量、高熔化温度、高电阻玻璃的先进炉型。
自从1902年德国弗尔克(ViSelker)利用离子高温导电取得玻璃电熔技术专利后,世界上就揭开了玻璃电熔的一页。在1920—1925年间,瑞典、挪威先后将电熔窑投入生产后,玻璃电熔就正式进入了工业领域。由于它独特明显的优越性,很快被大家接受,发展迅猛,遍及世界各地,尤其是在电源丰富、电价低廉的地区和生产特种难熔的制品时。进入2l世纪后,更成为玻璃熔窑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高硼玻璃最早在1915年由美国康宁公司发明(其英文名是Pyrex,而中文一般称派来克斯玻璃),这种玻璃的组成只有四种玻璃成分,但其性能却极为优越。
由于生产极为困难(主要受耐火材料的澄清剂的限制),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较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而我国在1984年才实现机械化生产。目前国内采用全电熔窑已二十余年,已能自主设计建造,自主操作运行,开发了许多产品,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在结构设计上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的电熔玻璃窑炉一般都只有一个出料池,而制作不同类型的玻璃产品往往需要控制玻璃液在不同的温度,在使用这种玻璃窑炉为客户制作不同的玻璃制品的时候,就需要经常的调节出料池的温度,操作非常的不方便,并且当玻璃液出现气泡、结石和各种缺陷的时候,就只能把整个出料池内的玻璃液全部排出,从而造成了原料和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电熔玻璃窑炉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一炉多池全电熔玻璃窑,不需要经常性的调节出料池温度,在一个出料池内的玻璃液出现气泡、结石等缺陷的时候,只需单独排出一个出料池内的玻璃液,而其他出料池内的玻璃液可继续使用,从而达到了节约原料,节省能源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一炉多池全电熔玻璃窑,包括上方设置有加料口的熔化池,以及与其相通的出料池,熔化池内安装有控制温度的电极,其特征在于:出料池有两个以上,且彼此相互独立。
作为优选,每个出料池内均设置有控制温度的硅钼棒和电极。
作为优选,每个出料池内的硅钼棒有八根,沿竖直方向设置;电极有两根,水平设置在出料池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熔化池内的电极横向安装在熔化池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硅钼棒和电极均采用PLC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多个出料池,不同的出料池可根据生产需要设置不同的炉温以控制出料的软硬度,从而生产出不同类型的玻璃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并且基于同一个熔化池的不同出料池之间彼此相互独立,分别出料,有效避免了脏料、气泡、结石等无效料液的交叉影响,一个出料池内的料出现问题,只需单独排出此出料池内的料液,从而避免了原料的浪费,节省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炉多池全电熔玻璃窑,包括上方设置有加料口的熔化池1,以及与其相通的出料池2,熔化池2内安装有控制温度的电极,上述出料池2有四个,且彼此相互独立隔开。每个出料池2内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八根控制温度的硅钼棒,以及两根水平设置在出料池2底部的电极,用以控制出料池2内的温度,使其温度均匀。熔化池1内的电极横向安装在熔化池1中部。
所述硅钼棒和电极均采用PLC进行控制,相应的温控设备安装在单独设置的控制室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元通玻璃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元通玻璃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25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系统排污装置
- 下一篇:立瓶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