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漏电断路器的简便型控制电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50799.4 | 申请日: | 2011-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4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钟方强;黄勇;陶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乾龙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83/14 | 分类号: | H01H83/14;H02H3/3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 地址: | 3113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漏电 断路器 简便 控制电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电网配电系统中的漏电断路器上应用的控制电路装置。
背景技术
漏电断路器的控制电路主要有五部分组成,包括主控微处理器、剩余电流检测单元、漏电试跳控制单元、漏电脱扣控制单元和电机控制单元。目前市场上的各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各部分电路结构大同小异,漏电试验均采用机械按钮直接控制,脱扣和自动操作电路也都采用继电器控制,这些传统的控制方式结构复杂,易产生火花干扰,不适应智能化发展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路结构简单、使用灵便的漏电断路器的简便型控制电路装置。
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漏电断路器的简便型控制电路装置,包括主控微处理器、剩余电流检测单元、漏电试跳控制单元、漏电脱扣控制单元和电机控制单元,其中的漏电试跳控制单元由电阻R6、R9、光电触发管和双向可控硅组合的光电触发双向可控硅U2、试验线圈XYXQ组成;漏电脱扣控制单元由电阻R10、R14、R15、电容C9、双向可控硅Q1、压敏电阻YM2、光电触发双向可控硅U3及线圈TK组成;电机控制单元由双向可控同步电机MG1、启动电容C10、电阻R11和光电触发双向可控硅U4组合的正转开关电路、电阻R12和光电触发双向可控硅U5组合的反转开关电路组成。
所说的光电触发双向可控硅的型号为MOC302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控制电路上用光电触发双向可控硅替代原有的机械控制开关,隔离性好、灵便、线路结构简单、不易产生火花干扰,更适应电网控制智能化发展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结构图。
图3为作对比用的现有漏电断路器的机电一体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作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用光电触发双向可控硅作一个开关来使用,它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等优点。用它来代替原有的机械控制开关,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自动控制的目的。图1以框图形式显示了漏电路路器控制电路装置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主控微处理器1、剩余电流检测单元2、漏电试跳控制单元3、漏电脱扣控制单元4和电机控制单元5,无论是现有技术还是本实用新型均由这五部分组成,不同的是对其中一些内部结构作了改进。参见图2并对照图3,在图2的控制电路结构图中,其中的漏电试跳控制单元3由电阻R6、R9、光电触发双向可控硅U2和试验线圈SYXQ组成,改变了如图3相应单元所示的零序互感器内的试验线圈、继电器、二极管D20、三极管Q3、电容C7和电阻R6、R57、R38等由机械元件和电器元件组合成的相对复杂的结构,而且机械元件又往往因间隙的存在易生电火花的干扰,使信息失真和元件损毁。本实用新型漏电试跳试验单元3(参见图2)由主控微处理器1来控制,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漏电试跳的自动控制,从而实现漏电试跳的无人化管理。另外还可以将该电路的作用扩展到对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故障检测,通过特殊的试跳处理来检测零序电流互感器是否正常。
漏电脱扣控制单元4由电阻R10、R14、R15、电容C9、双向可控硅Q1、压敏电阻YM2、光电触发管U3、线圈TK组成,R10、R14、R15、C9组成双向可控硅Q1的触发控制,由于TK线圈的工作电流比较大,不能用光电触发管U3来直接控制,因此增加双向可控硅Q1来扩展控制,从而实现对脱扣器的自动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乾龙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乾龙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07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连续节能型流化床喷雾造粒干燥工艺
- 下一篇:四磨汤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