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对辊磨粉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50582.3 | 申请日: | 201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6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美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美云 |
主分类号: | B02C4/02 | 分类号: | B02C4/02;B02C4/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逯长明 |
地址: | 462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磨粉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研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对辊磨粉机。
背景技术
对辊磨粉机是一种用于将物料加工成粉末的设备,一般设有至少两只对辊,当物料从两只对辊之间通过时,便被碾压成粉末。
为保证磨粉效果,两只对辊中的一只需要具有较高的转速,因此称之为快辊,另一只需要具有较慢的转速,因此称之为慢辊。
现有对辊磨粉机的快辊和慢辊仅由一台电机驱动,电机带动快辊运转,快辊的另一端经齿轮、链条或同步带等传动设备转变传速比后与慢辊转动连接。
但是,利用齿轮进行传动的方式,动力消耗大、噪音高、电耗高,磨辊变细时还需要不断更换齿轮,加大了经济开支。
而利用链条、同步带传动的方式,也存在动力损耗大、噪音高的问题,且更换链条、同步带费工费时,使用成本高,不易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辊磨粉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辊磨粉机,包括磨壳、快辊、慢辊以及驱动电机,所述快辊和慢辊位于所述磨壳内部,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快辊和慢辊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有减速机,所述慢辊与减速机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与快辊的大带轮之间通过三角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慢辊的皮带轮之间也通过三角带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位于磨壳下方,并固定在磨机架底 部。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快辊和慢辊上方的喂料辊,所述喂料辊带有流量调节轮。
优选地,所述快辊或慢辊通过皮带和皮带轮带动所述喂料辊同步旋转。
优选地,所述磨壳一侧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快辊和慢辊间距的磨辊间隙调整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前后错位布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对辊磨粉机由双电机驱动,即快辊和慢辊分别由相互独立的电机驱动,第一电机可通过三角带和大带轮带动快辊旋转,第二电机可通过三角带和皮带轮带动慢辊旋转,省去了传统磨粉机中快辊和慢辊之间相互传动的齿轮、链条或同步带,进而彻底规避了由上述传动部件带来的各种弊端。该机操作维修十分方便,快辊和慢辊的转速比可根据物料进行调节,具有动力消耗小、噪音低、电耗低、生产量高、经济实用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对辊磨粉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对辊磨粉机的侧视图。
图中:
10.磨机架 20.快辊电机 30.磨机出料斗 40.三角带 50.大带轮60.快辊 70.磨壳 80.慢辊 90.流量调节轮 100.磨机上料斗 110.喂料辊 120.磨辊间隙调整机构 130.皮带轮 140.三角带 150.慢辊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对辊磨粉机,以解决现有对辊磨粉机存在的动力消耗大、噪音高、电耗高、不易维修等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对辊磨粉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对辊磨粉机的侧视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辊磨粉机,主要由磨机架10、磨壳70、喂料辊110、快辊60、慢辊80、磨机上料斗100和磨机出料斗30等零部件组装而成,其中磨壳70安装在磨机架10上,磨机出料斗30位于磨壳70下方,磨机上料斗100位于磨壳70上方,快辊60和慢辊80位于磨壳70内部,喂料辊110位于快辊60和慢辊80的上方。
快辊60和慢辊80在两侧分别由快辊电机20和慢辊电机150驱动,快辊电机20与快辊60的大带轮50之间通过三角带40传动,慢辊电机150与慢辊80的皮带轮130之间通过三角带140传动,快辊电机20和慢辊电机150均位于磨壳70下方,前后错位布置并固定在磨机架10的底部,快辊60通过另一套皮带和皮带轮带动喂料辊110同步旋转,喂料辊110带有流量调节轮90,磨壳70一侧设有用于调节快辊和慢辊间距的磨辊间隙调整机构120。
下面对上述对辊磨粉机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美云,未经李美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05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天炉热量回收利用装置
- 下一篇:除尘器螺旋排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