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污染场地挥发有机气体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8682.2 | 申请日: | 201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1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钟茂生;姚珏君;姜林;夏天翔;张丽娜;朱笑盈;张丹;王琪;樊艳玲;贾晓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刘湘舟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污染 场地 挥发 有机 气体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染场地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集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气体用的便携式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污染场地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主要基于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通过RBCA_toolkit软件进行模拟预测,计算不同暴露情形下人群的暴露浓度及健康风险。但国内外大量工程实践的评价结果显示,采用这种方式的风险结果过于保守,最终制定的修复目标过于严格,导致修复成本过高。
为克服直接采用RBCA_toolkit带来的这一问题,目前,国外通常采用的解决方法之一是采集污染区域内的挥发性有机气体并对关注污染物浓度分析,之后代入相应的迁移模型计算不同情形下的暴露浓度,最后再结合相应的风险计算模型进行后续健康风险计算。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够现场快速采集不同深度挥发性有机气体的便携式装置,采集人员需携带大量设备(泵体、流量计等)并在现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安装调试后,才能采集到挥发性有机气体,并且由于操作非常的繁琐和不方便,可能会导致采集气体浓度与实际气体浓度有一定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污染场地挥发有机气体采集装置,要解决传统采集不同深度挥发性有机气体的设备和方法结构复杂、操作使用繁琐和不易携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污染场地挥发有机气体采集装置,包括有导气装置、导气软管、抽气装置和收集装置,其中导气软管的进气端与导气装置连通,导气软管的出气端通过抽气装置与收集装置连通,导气软管上还设有采样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装置为便携式采集器,该便携式采集器包括采集器箱体和放置在采集器箱体内的压力表、流量计、抽气泵、电池、进气连接管、出气连接管,所述压力表和流量计设在进气连接管上,所述抽气泵设在出气连接管上并且抽气泵由电池驱动,所述采集器箱体上开有进气孔、出气孔、回气孔和排气孔共四个孔,每个孔中均连接有标准快速接头,所述进气连接管的进气端通过进气孔中的标准快速接头与导气软管的出气端连通,进气连接管的出气端与出气孔中的标准快速接头连接,所述出气连接管的进气端与回气孔中的标准快速接头连接,出气连接管的出气端通过排气孔中的标准快速接头与外界大气连通。
所述收集装置为真空采样箱,真空采样箱上开有收气孔和抽气孔,并且收气孔和抽气孔中也均连接有标准快速接头。
所述导气装置包括不锈钢筒体和螺纹连接在不锈钢筒体上端的不锈钢闷盖,所述不锈钢筒体包括不锈钢底板和不锈钢侧壁板,所述不锈钢侧壁板上设有竖向间隔分布的横缝,所述导气软管的进气端通过标准快速接头与不锈钢闷盖连接。
所述出气连接管的出气端通过排气孔中的标准快速接头与一根排气管连通,该排气管与大气连通。
所述采集器箱体上连接有提手。
所述真空采样箱上的收气孔通过标准快速接头与一根采集器出气管的出气端连通,采集器出气管的进气端通过便携式采集器上的出气孔中的标准快速接头与进气连接管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真空采样箱上的抽气孔通过标准快速接头与一根采集器进气管的进气端连通,采集器进气管的出气端通过便携式采集器上的回气孔中的标准快速接头与出气连接管的进气端连通。
在采集器箱体的外侧,所述出气孔中的标准快速接头与回气孔中的标准快速接头之间连接有一根连接软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套能够现场快速采集不同深度挥发性有机气体的便携式采集系统和应用这种便携式采集系统采集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方法,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集系统和采集方法采集到挥发性有机气体后,对关注污染物浓度分析,之后代入相应的迁移模型计算不同情形下的暴露浓度,最后再结合相应的风险计算模型进行后续健康风险计算,就可以克服直接采用RBCA_toolkit计算污染场地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导致风险结果过于保守、修复目标过于严格、修复成本偏高的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86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