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板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48515.8 | 申请日: | 201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8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柳春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H01L33/64;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汤在彦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散热板改良结构,尤其是指一种运用于发光源、发热体上,可达到增加散热面积同时快速导热、散热效果的散热板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发光二极管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低耗电、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因此广泛使用于计算机周边、通信产品以及其它电子装置中。
而在高功率发光二极管组件中,尤其是可提供照明使用的发光二极管组件,为提供更大的出光量,往往必须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流,或者使增大每一个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发光晶粒尺寸;然而,随着工作电流的提升,将会使的发光晶粒产生更多的热量,因而导致发光晶粒的工作温度随的上升,而发光晶粒的工作温度越高,则发光效率越低,甚至对发光晶粒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又电路板上的发光组件需以空气为热传导介质。然而以空气传导方式散热,无法将发光组件所累积的热迅速有效地散失,而使得发光组件的效率降低,甚至减少组件的寿命,因此,如何将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工作热源适时向外界排出,以使发光二极管组件保持适当的工作温度,进而增进发光效率以节省能源,正是高功率发光二极管组件在研究发展上的一项重要课题。
因此,市面上即有于发光发热体的背面涂布散热膏及组装散热板的设置,如图5所示,该散热板2主要于板体21上延伸设有诸多散热鳍片22,利用散热鳍片22的面积来将热源散出。然而,散热鳍片22与空气接触的端面为平直面可散出的温度有限,虽具有散热效果,但无法达到最佳的散热状态,使用上还具有一些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板改良结构,增加散热面积同时快速导热、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散热板改良结构,于基板上分布排列有多个散热柱,所述散热柱为往上延伸且设有至少二阶梯段的柱体。
上述的散热板改良结构,其中,所述散热柱为圆形柱体。
上述的散热板改良结构,其中,所述散热柱为多角形柱体。
上所述的散热板改良结构,其中,所述多角形柱体为六角柱体。
由上述的组件组成与实施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散热板改良结构,藉由柱体形成诸多阶梯段以增加散热面积,藉以让热源经由散热面积散出,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散热板改良结构,藉由散热柱体的柱状设计,可达到节省材料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状态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
1:散热板 11:基板 12:散热柱
121:阶梯段
现有技术:
2:散热板 21:板体 22:散热鳍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目的及达成功效有更完整及清楚的揭露,兹于下详细说明之,并请一并参阅揭示的图式及组件符号。
首先,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板改良结构的分解、剖视示意图,其该散热板1主要包含有:
一基板11;
多个排列于基板11上的散热柱12,每一散热柱12为往上延伸且设有至少二阶梯段121的柱体。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所示,于使用时,该散热板1主要对应贴接或贴设在发光源、发热体的背面,该散热板1经由于基板11上分布排列有多个散热柱12(于此表示为圆柱体),该散热柱12为往上延伸且设有至少二阶梯段121的柱体,于图中表示二阶梯段121与三阶梯段121的状态,主要藉由柱面上形成有诸多阶梯段121的设计,以增加柱体表面的散热面积,而利用所增加的散热面积,让热源可经由散热面积来散出,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状态示意图,该散热板1经由于基板11上分布排列有多个多角形的散热柱12(于此表示为六角柱体),六角散热柱12为往上延伸且设有至少二阶梯段121的柱体,而多角形柱体的表面积大且每一角端形成放射状的散热路径,使其散热效果更佳。
然而前述的实施例或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态样、结构或使用方式,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85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发热量的晶硅电池双玻构件
- 下一篇:带储置箱的多媒体视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