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导热管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7428.0 | 申请日: | 201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5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陆久民;阎瑞起;王宁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惠工净化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00 | 分类号: | F24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导 热管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的供热装置,尤其是基于CN1238721公开的“渠玉芝发明的固体《超导传热介质》”为传热载体制作的超导热管散热器。
背景技术:
建筑物采暖是我国黄河以北地区不可缺少的,尤其是东北、西北和内蒙古地区尤为重要,一年之中要有五个多月采暖,近半年时间要靠暖气提高室内温度。多年来,北方地区的冬季室内取暖不外乎热风取暖、电热取暖、超导液暖气片,尤其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热水取暖。热水取暖有农村流行的土暖气、大中小城市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热水锅炉供热。不论哪一种热水取暖都是以水为传热介质,通过管线和散热器将水的热量传递到建筑物中,提高建筑物的室内温度。但传统水暖存在传热耗能大、传热慢、热效低、废水多、维护困难、使用寿命短等缺陷,更因居民家里供热管线或散热器漏水,不仅淹了自家,还有可能淹了邻居等不安全问题。
CN200520090537.8公开一种超导热管散热器,有壳体1,壳体1内下端有横向设置的热源导管2,与热源导管2相接有竖向真空管3,真空管3的下端置于热源导管2内,真空管3内密封有超导介质4。热源导管中的热水或蒸汽对真空管中的超导介质加热,超导介质受热后汽化膨胀,迅速将热量自下而上传至真空管顶端,并通过壳体散热片向外散热,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传热迅速、热转换效率高。壳体内腔无水,所用水量只是热源用水,仅为传统暖气片用水量的1/10左右,可节约大量的水;
近年来,人们为解决居民家里供热管线或散热器漏水问题,相继发明了超导液散热器、超导介质电暖气、真空超导介质暖气片、溴锂超导暖气片、导热油电暖气等百余种。这些散热器的传热介质虽然不是水,还是通过液体作为传热介质,虽然提高了传热效率,但制作时要抽真空后灌入超导液,稍有不妥就有可能液体流出,不仅污染还影响供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渠玉芝发明的固体超导传热介质为传热载体制作的超导热管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以超导传热介质为传热载体制作的超导热管散热器。
超导热管散热器为地热式、热墙式或挂壁式,地热式或热墙式散热器是由一个以上散热超导热管8的一端或两端固定在超导热管2上构成,挂壁式散热器是 由一个以上散热超导热管8组成的一个半口形,散热超导热管8的一端或两端固定在超导热管2上构成。导热管2的一端与超导热管换热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超导热管散热器连接。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是传热介质的改变,由原来的液体传热,改为固体传热。以超导传热介质为传热载体制作超导热管经斯坦福大学测试导热系数是银的3万倍,传热密度9兆瓦/m2。用超导热管制作超导热管换热器和超导热管散热器解决了现有热水取暖的丢、跑、漏、淹等问题,热用户从此不再担心因供热管线或散热器漏水淹自家和邻居。提高了供热效率和热用户的用热安全,减少了供热企业因供热管线或散热器破漏造成的丢、跑、漏、淹等经济损失,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供热企业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1超导热管地热式散热器结构图
附图2超导热管挂壁式散热器结构图
附图3超导热2管接头结构图
附图4超导热管2连接示意图
2超导热管,5连接卡槽,8散热超导热管,9卡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超导传热介质为传热载体制作的超导热管散热器。
超导热管散热器为地热式、热墙式或挂壁式,地热式或热墙式散热器是由一个以上散热超导热管8的一端或两端固定在超导热管2上构成,挂壁式散热器是由一个以上散热超导热管8组成一个半口形,散热超导热管8的一端或两端固定在超导热管2上构成。导热管2的一端与超导热管换热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超导热管散热器连接。
实施例1
地热式超导热管散热器是根据取暖房间地面的大小来设计,通常是先将超导热管2铺设在取暖房间的一端,再将散热超导热管8的一端或两端分别与超导热管2连接,散热超导热管8平行地面排列,散热超导热管8之间的距离通常大于30cm。导热管2的一端与超导热管换热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超导热管散热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惠工净化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长春惠工净化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74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管热管拉封圆头机
- 下一篇:反应速度协调性训练测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