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产房哺乳辅助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47344.7 | 申请日: | 2011-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6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波;郑鸿升;林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俊波 |
| 主分类号: | A61M1/06 | 分类号: | A61M1/06 |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高科专利事务所 44103 | 代理人: | 丁楚浩 |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房 哺乳 辅助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院产房的婴儿哺乳辅助设备,涉及一种利用中央负压源提供产妇个人吸取乳汁的成套装置,更具体地,是一种由管路将机房的负压发生装置产生的负气压送往产房各个床位,通过终端装置的调节,以方便产房中各位产妇个人吸取乳汁,对婴儿进行喂养的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由于工作节奏的加快,已对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妇女的生产以及婴儿的喂养也不例外。如何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以及合理安排哺乳期女性的排乳时间,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人们为此而发明了吸奶器,采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并采用奶瓶来喂养婴儿。实践中发现这种方法带来了许多好处:它有利于乳汁供应的调节,合理对婴儿进行喂养,方便母婴的休息;有利于避免婴儿对乳头的依赖、养成含着乳头睡觉的习惯;能克服减少产妇奶涨带来的痛苦;解决某些产妇由于乳头内陷、短小,不能正常喂奶的缺陷;解决婴儿喂奶与产妇上班工作在时间上的不协调,等等。
但是,至今为止,每一吸奶器只能满足于单人使用,不能满足多个产妇同时使用。为此,在医院的产房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为每一个产妇配备一套吸奶器,将增加产妇的住院成本;其次,同一产房中多个产妇同时使用,将由于多个负压泵工作而产生较大的噪音;再者,吸奶器通常使用220伏的交流电,操作上存在着安全隐患。
目前,在医院产房中尚未设置满足多个产妇使用的哺乳辅助设备,在产房中配置这样的设备,将存在下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1、即使为每个吸奶罩设计一个控制气路的开关,仍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使用过程吸奶罩开口暴露在外界的问题,由于某个吸奶罩开口暴露在外界易造成负压管路迅速吸入空气,使整个负压管路的负压迅速下降,进而导致整个设备压力无法稳定,影响吸奶的效果,难以满足多个产妇同时使用的需要。
2、由于住院的产妇有部份是剖腹或做过手术的,身体尚末复原,起居不便,甚至躺在床上不能起来,采用吸乳罩与贮奶瓶连结在一起的现有吸奶装置的结构,其使用过程中将存在贮奶瓶倾斜,奶水容易从贮奶瓶的透气孔外溢而污染产妇或床铺的问题。
3、由于不同产妇的情况对吸奶速率和吸奶力度要求不同,甚至差异很大,如乳腺分泌、奶水量正常的产妇,一般需要中速和中等吸奶力度;乳腺分泌快、奶水量充足的产妇,一般需要低速和弱吸奶力度;而乳腺分泌堵塞、未有奶水(需开奶)的产妇,一般需要高速、弱吸奶力度的按摩催乳和中速、强吸奶力度的通乳开奶;还有乳头存在内陷、短小等缺陷需要调整合适的吸奶速率和吸奶力度,并在哺乳期间可施行乳头矫正等情况。即该设备应能针对不同产妇的情况,提供合适的吸奶速率和吸奶力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出一种能够向产房中各位产妇同时提供足够负压以吸取产妇乳汁,且适应于产妇卧床使用的产房哺乳辅助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出一种可以依据不同产妇的情况提供不同的负压吸奶速率以供各位产妇调节使用的产房哺乳辅助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出一种可以依据不同产妇的情况提供不同的负压吸奶强度以供各位产妇调节使用的产房哺乳辅助设备。
其目的由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产房哺乳辅助设备,其特点是,包括:
(1)可设置于机房的负压发生装置、直流低压电源装置,以及可设置于产房各床位的负压输出接口、直流低压电源输出接口;
(2)输送管道将各个负压输出接口与负压发生装置连通、电源线将各个直流低压电源输出接口与直流低压电源装置连接;
(3)终端吸奶装置包含吸奶罩、三通气液分离器、贮奶瓶、负压接头、直流低电压接头;
(4)各个终端吸奶装置分别通过负压接头、直流低电压接头连接于各床位相应的负压输出接口和直流低压电源输出接口上;
(5)每个终端吸奶装置在连接负压接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一阀门、在吸奶罩的出口管路上安装有第二阀门;
(6)每个终端吸奶装置还配有一个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可根据用户启动装置产生的信号对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进行打开或关闭的控制;
(7)每个终端吸奶装置在结构上分为两个独立的组件:笫一组件包含三通气液分离器和贮奶瓶,第二组件包含吸乳罩和吸奶力度、速率控制键盘及控制电路,且笫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用软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俊波,未经陈俊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73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