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杀菌保温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7274.5 | 申请日: | 2011-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1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曹骥;黄相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23/04 | 分类号: | A47G23/04;B65D81/2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张一平 |
地址: | 31533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杀菌 保温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装置,具体是一种节能杀菌保温箱。
背景技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保温箱对食物等进行保温。现有的保温箱种类较多,较为常见的保温箱是在箱体内设置用保温材料制成的保温层,在保温箱内部形成一个密闭的保温空间。这种保温箱结构简单,不消耗电能,不足之处是在保温箱内无空气对流,保温温度不均匀,而且即使设有保温层,也总有热量从保温箱内散发出来,影响保温效果。针对这一不足,人们对这类保温箱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如在保温箱内设置加热装置,通过加热装置对保温箱内的空气进行持续加温,使保温箱内部能一直维持在一定的温度,提高保温效果,但这类加热装置不具备对保温箱内空气的杀菌作用,保温箱长久使用后,容易在保温箱内滋生细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给一种既能有效防止细菌滋生,又能有效减小热量损失的节能杀菌保温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节能杀菌保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内胆,设于上述箱体内;
抽屉门组件,连接于所述内胆的前侧并能带动内胆在所述的箱体内来回移动;
发热管托板,设于所述内胆下方并与内胆的下端面之间形成供热风流动的风道;
发热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发热管托板上;
隔热板,设于所述内胆上方,并与所述内胆及箱体相围合形成保温腔,所述保温腔与所述的风道相通;
热风循环组件,设于所述风道的后端,所述的保温腔通过该热风循环组件与所述的风道相通。
为提高保温箱的智能化程度,使保温腔内温度能保持在设定范围内,所述的保温腔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风循环组件包括风机和套设在风机外的导风罩,所述保温腔内的气流通过导风罩进风口进入导风罩内,并经风机后从导风罩出风口进入所述的风道。导风罩与风机相配合,可以加快保温腔内的热气循环,防止细菌滋生。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内胆靠近抽屉门组件的这一侧面上开有通风口,所述保温腔通过该通风口与所述的风道相通。由于该通风口与保温腔内靠近热风循环组件的那个通风口前后相对设置,这样便更利于保温腔内的热气对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保温箱内设置有热风循环组件,热风循环组件能使保温腔与风道内热气不断循环,位于风道内的加热管不断对流经其表面的环流空气及水分进行充分地红外照射,杀灭其中细菌,使流入保温腔的热气更为清洁卫生,防止保温腔内滋生细菌;此外,该保温腔和风道共同组成一个内循环通道,从而有效减小热量损失,节能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节能杀菌保温箱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节能杀菌保温箱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述,该节能杀菌保温箱的箱体1内部设置有内胆2,箱体1的底部两侧安装有轨道12,内胆2前侧固定安装有抽屉门组件3,抽屉门组件3能带动内胆2沿着轨道12在箱体1内前后滑动。箱体1外设有外壳11,内胆2上方的隔热板6固定在箱体1上并且与外壳11顶面的距离为8mm。这样,在隔热板6与外壳11间即形成隔热区13,以降低热量流失;内胆2、隔热板6和箱体1则围合形成保温腔7,待保温物品放置在该保温腔7内。为提高保温箱的智能化程度,使保温腔7内温度能保持在设定范围内,在保温腔7的下端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9能及时探测保温腔7内空气的温度。
内胆2的下方安装有发热管托板41,发热管托板41上固定安装有发热管42,发热管托板41与内胆2下端面间的空间形成风道5,同时该风道5也是保温箱的加热区。风道5位于上述保温腔7的正下方,风道5的前端通过设置在内胆2前侧面的通风口10与保温腔7相通,风道5的后端则通过热风循环组件8与保温腔7相通。具体地,该热风循环组件8包括电机81和套在电机81外的导风罩82,在导风罩82的上端面开有导风罩进风口83,导风罩82的下端则留有与风道5相通的导风罩出风口84。这样,通过热风循环,可使加热管42对流经其表面的环流空气及水分进行充分地红外照射,杀灭其中的细菌,从而使流入流入保温腔7的热气更为清洁卫生,防止保温腔7内滋生细菌。而且保温腔7和风道5共同组成一个内循环通道,降低了通道内的热量向箱体1外流失,节能效果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72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