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风复合针式绝缘子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6501.2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4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解光;晏书宾;杨文光;曹清;韩绪福;李武周;陈吉明;陈玉萍;刘莉莉;吴晓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 |
主分类号: | H01B17/22 | 分类号: | H01B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风 复合 绝缘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在10~20kV电压等级架空线路上应用的用于支撑和固定裸导线的防风复合针式绝缘子。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厂家主要提供以下2大类型的复合针式绝缘子。现有的2大类系列的复合针式绝缘子共同存在的缺陷:
现有的10~20kV复合针式绝缘子质量轻、体积小、便于运输和施工安装,尤其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提高了输电线路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同时在居民区也不易受到人为破坏。但对于多风、且风力大的地区来说,由于导线受风力等外力影响而颤抖,使得连接螺栓松动,常遇到因裸导线脱落而造成导线搭落在铁横担上发生输电线路短路现象,严重影响正常供电。同时也易磨损导线,发生断线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风复合针式绝缘子,主要解决现有复合针式绝缘子在频繁大风地区易出现导线连接螺栓松脱或导线磨损的问题,其次降低双横担、双绝缘子杆型线路架设方式下的工程施工成本,提高线路运行可靠性,减少后期运行检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风复合针式绝缘子,主要由绝缘子、螺钉、压板、垫片和螺母组成,其中防风型针式绝缘子由伞裙、芯棒和上端部的接线端块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线端块为长方体形,在接线端块的上端面有一个半圆弧形凹槽;在接线端块的上部 有压板,压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接线端块的上端面上;压板与接线端块相对的面有半圆弧形凹槽,接线端块上端面的半圆弧形凹槽与压板的半圆弧形凹槽组成圆形通孔,导线能穿过圆形通孔并且压板能将导线固定在圆形通孔内。在接线端块和压板的边沿有对称分布有四个豁口,两个豁口为一组,在螺钉的两侧分别有一个豁口;在绝缘子的下端部有螺杆,在螺杆上有垫片和螺母,在螺杆的端部有一个横向通孔。通孔是开口销的固定孔。
所述的压板采用铝合金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防风复合针式绝缘子,采用了铝制压板方式固定导线,能防止导线磨损断股或因压板螺栓松脱,造成从绝缘子中脱落。用螺栓固定导线后,在外侧采用铝线绑扎,使导线与绝缘子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和牢固,提高了导线与绝缘子之间的牢固性能和抗风强度。提高了螺栓的紧固性能和防松动性能。避免了导线因长期颤动而使螺丝松动或脱落。减少了检修工作量,降低了运行检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风复合针式绝缘子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中,1-绝缘子,2-接线端块,3-螺钉,4-压板,5-垫片,6-螺母,7-通孔,8-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一个防风复合针式绝缘子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防风复合针式绝缘子,主要由绝缘子1、螺钉3、压板4、垫片5和螺母6组成。其中防风型针式绝缘子由伞裙、芯棒和上端部的接线端块2组成。所述的接线端块2为长方体形,长度70毫米,宽度70毫米。在接线端块2的上端面有一个半圆弧形凹槽,半圆弧形凹槽的半径为15毫米。在接线端块2的上部有一块压板4,压板4的长度65毫米,宽度30毫米。所述的压板4采用铝合金制成。通过两个M8螺钉3、弹簧垫和平垫将压板4固定在接线端块2的上端面上。压板4与接线端块2相对的面有一个半圆弧形凹槽,半圆弧形凹槽的半径15毫米。接线端块2上端面的半圆弧形凹槽与压板4的半圆弧形凹槽组成圆形通孔。在接线端块2和压板4的边外沿有对称分布有四个豁口8,这四个豁口8两个豁口8为一组,这两个豁口8的位置在螺钉3的两侧分别有一个豁口8。在绝缘子1的下端部有M16的螺杆,在螺杆上有垫片5和M16螺母6,在螺杆的端部有一个直径为2.5毫米的横向通孔7。通孔7内有一个开口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65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斑点吴风草的植株培养方法
- 下一篇:一种牛肝菌或红菌的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