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手术麻醉包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45733.6 | 申请日: | 2011-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8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洪图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洪图 |
主分类号: | A61B19/02 | 分类号: | A61B19/02;A61M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2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手术 麻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手术用器械,特别是一体化手术麻醉包。
背景技术
以往在麻醉过程中所关注的是穿刺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但很少有人关注穿刺前如何保证所注入体内的药物绝对无菌。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麻醉产品(主要有: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包,一次性硬脊联合麻醉包,一次性神经阻滞麻醉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要使用麻醉包,必须要向包内注药,该注药环节就存在着安全隐患:如椎管内麻醉,要求注入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的药物应绝对无菌。药液一但被污染并被注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或被阻滞神经周围感染,则后果不堪设想。在打开麻醉包后向包内容器倾注药液环节的主要操作表现有:
1.绝大部分操作者将玻璃安瓶药物折开后直接向包内容器倾倒,药液从瓶口流出极易被污染,因为瓶的外表面不是无菌的,如仔细观察,在玻璃安瓶被折开后药液内容易散落玻璃碎屑,此碎屑极易污染药液;
2.更有严重者直接将启开瓶塞的盐水直接倒入,盐水从瓶口流出,极易受到污染,此方法危险性更大;
3.即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也存在对安瓶消毒不严密,药液内存在玻璃碎屑并被污染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防止药物污染,提高麻醉安全性并且使用方便的一体化手术麻醉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手术麻醉包,在盒体麻醉包内的底盘上设有放置器具与药品的定位凹槽,其特征是所述的底盘定位凹槽根据用具类别分为消毒区位、麻醉器具区位、药剂及辅助用具区位,在各区位之间设有间隔段。
所述的麻醉器具区位包括注射器、注射针头、硬膜外穿刺针,脊麻针,硬膜外导管,过滤器及接头。
所述的药剂及辅助用具区位包括麻醉剂、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以及无菌孔巾、纱布、手套。
本实用新型替代了传统的麻醉包产品,该麻醉包可完全防止药物污染,提高麻醉安全性;将传统的椎管内麻醉包,神经阻滞麻醉包用具种类和范围扩大,包内除常规器具外,还配置有相应的麻醉药品,麻醉包可按麻醉要求选择性配置药品;药品与常规器具同时包装灭菌,药品最好使用易折式塑料安瓶,这样可保证麻醉所用药品绝对无菌而不被污染,提高神经阻滞麻醉的安全性,减少麻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硬脊联合麻醉包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体化硬膜外麻醉包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体化神经阻滞麻醉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麻醉包主要用于妇科(如剖腹产)、普外科(如阑尾炎)中的下腹、下肢手术麻醉使用;图2所示的麻醉包主要用于上腹硬膜外手术麻醉使用;图3所示的麻醉包主要用于各种疾病、创伤的上肢体手术治疗,如肿瘤切除、骨折固定等。
参见图1~图3,在盒体麻醉包内的底盘上带有放置器具与药品的定位凹槽,底盘定位凹槽根据麻醉用具类别分为消毒区位、麻醉器具区位、药剂及辅助用具区位,在各区位之间设有隔离用的间隔段19。
麻醉包消毒区位配置有:消毒刷1、盛装消毒液的塑料盘2;
麻醉器具区位配置有:注射器17,注射针头5,硬膜外穿刺针6,脊麻穿刺针7,硬膜外导管16,过滤器及接头4,无菌胶贴3;
药剂及辅助用具区位配置有:0.5%~0.75%布比卡因8用于脊麻;2%利多卡因10用于穿刺点局麻,肾上腺素18用于硬膜外麻醉所注药液;1%罗哌卡因14用于脊麻后硬膜外注射;5~10%葡萄糖9用于配制重比重脊麻药液;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15,用于局麻药液稀释或冲洗;药剂均可采用易折式塑料安瓶包装。辅助用具配置有:无菌孔巾13、无菌纱布11、无菌手套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洪图,未经陈洪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57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滑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