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门式垃圾限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4822.9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0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杨辉;徐通;邹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天远生态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16 | 分类号: | B65G47/16;B65B6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43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乡垃圾处理设备,具体是门式垃圾限料装置。
二、背景技术
城乡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处理生产线上,给料是第一道工序,由于给料基本上都是利用铲车或抓斗完成,当铲车或抓斗放下物料的瞬间与平时相比,物料的量是不同的,造成给料的不均匀,给后序处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为生产线配备了均匀给料设备,常见主要是双螺旋给料机,双螺旋给料机是将物料收纳入料筒,采用不连续的叶片搅拌并推进物料,逐渐出料;由于垃圾成分复杂,其形状、尺寸及质地悬殊较大,这种设备仍然不能摆脱铲车或抓斗放下物料的瞬间的约束,实现均匀给料。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限制物料通过,来实现垃圾物料均匀给料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门式限料装置,包括限料门(2)、驱动装置(3)、抛料辊筒(4)、锥销(5)、抛料板(6)、物料通道(7)。
本实用新型的限料门(2)用钢材焊接制造并用螺栓与垃圾输送机(1)的机架连接;驱动装置(3)用螺栓固定在限料门(2)引出架上;抛料辊筒(4)两端用轴承支撑并用螺栓固定在限料门(2)引出架上;锥销(5)与抛料板(6)用螺栓固定在抛料辊筒(4)上。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其抛料辊筒(4)转动的方向必须与垃圾输送机(1)的运行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第一个限料门与第二个限料门的间距3-4m,第二个限料门与第三个限料门的间距2-3m。
本实用新型抛料辊筒(4)与垃圾输送机(1)之间的高度应根据生产需要来进行调整,第一个抛料辊筒与垃圾输送机之间的高度为700-800mm,第二个抛料辊筒与垃圾输送机之间的高度为400-500mm,第三个抛料辊筒与垃圾输送机之间的高度为300-400mm。
本实用新型的抛料板(6)和锥销(5)安装在抛料辊筒(4)上为紧固件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抛料板沿抛料辊筒(4)轴线布置,每排不少于5个,沿圆周4-8排均布;抛料板(6)长度150-300mm、高度60-100mm、厚度20mm。
本实用新型的锥销布置在两个抛料板之间,锥销高度需高出抛料板高度的30-50mm、锥销宽度20-30mm、厚度20mm。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抛料辊筒(4)和限料门(2)的组合来实现对物料的均匀给料。
四、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是3台抛料辊筒及3个限料门为一组安装在垃圾输送机(1)上;抛料辊筒(4)上设计有抛料板(6)和锥销(5),锥销(5)可将袋装垃圾进行初步破袋,当物料进入抛料辊筒(4)、限料门(2)和垃圾输送机(1)之间时,抛料板(6)将多出的物料抛向后面,限料门(2)限制物料的通过,从而实现均匀给料。
五、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①、本实用新型由于是3台组合式布置,前方的装置首先缓解了铲车或抓斗的送料不均匀,后方的装置实现了均匀给料。
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和应用。
六、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垃圾输送机、2-限料门、3-驱动装置、4-抛料辊筒。
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中:1-垃圾输送机、2-限料门、5-锥销、6-抛料板。
图3为图1的A-A向视图,图中:7-物料通道。
七、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一种门式限料装置,包括限料门(2)、驱动装置(3)、抛料辊筒(4)、锥销(5)、抛料板(6)、物料通道(7)。
本实用新型是3台抛料辊筒及3个限料门为一组安装在垃圾输送机(1)上;抛料辊筒(4)上设计有抛料板(6)和锥销(5),锥销(5)可将袋装垃圾进行初步破袋,当物料进入抛料辊筒(4)、限料门(2)和垃圾输送机(1)之间时,抛料板(6)将多出的物料抛向后面,限料门(2)限制物料的通过,从而实现均匀给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天远生态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天远生态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48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