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表面渗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44600.7 | 申请日: | 201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9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倪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表面工程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23C8/20 | 分类号: | C23C8/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7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渗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表面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表面渗碳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渗碳亦称作低压渗碳,由于其无火焰帘的设计,彻底解决了油烟及高热对处理环境及大气环境的影响,加上近年来技术的逐渐成熟,渗碳品质及再现性明显优于常压渗碳技术,因此正逐步取代传统气体渗碳热处理工艺而成为材料表面渗碳的主要手段。
然而真空渗碳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量渗碳气体没有与被渗材料发生反应而直接从处理烧嘴燃烧后排入大气,甚至未参与反应的渗碳气体达到排出气体的50%左右,这就造成了渗碳气体所含热能的浪费;而另一方面,渗碳后排放的气体温度很高,约900℃,直接燃烧排入大气也是对热能的一种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节省燃料气体,节约能量的表面渗碳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表面渗碳装置,其具有用于容纳被处理件并实施渗碳处理的真空渗碳炉;所述真空渗碳炉的上部设有渗碳气体导入管路和渗碳气体分散器,所述渗碳气体导入管路与所述渗碳气体分散器连通,并与所述真空渗碳炉外的渗碳气体源相连通;所述真空渗碳炉的上部还设有辐射加热管,所述辐射加热管与所述真空渗碳炉外的燃烧器相连,所述燃烧器上设有燃料气体导入管路和空气导入管路;所述真空渗碳炉的下部与气体引出管路相连通;所述渗碳装置还具有压力检测部件和温度检测部件,所述压力检测部件和温度检测部件均与一个控制部件相连并向所述控制部件反馈检测信号,所述控制部件分别与所述渗碳气体导入管路和气体引出管路连接并根据所述反馈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渗碳气体导入管路和气体引出管路的打开与闭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渗碳装置还具有一个气体回收管路,所述气体回收管路的一端通过引出泵与所述气体引出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燃烧器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置了回收管路,能够将渗碳后气体通过引出泵引出后重新导入燃烧器作为燃料气体使用,一旦有足够的回收渗碳气体被导入燃烧器,则不再需要额外供给燃料气体,从而达到了节省燃料气体用量、节约能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表面渗碳装置,其具有用于容纳被处理件1并实施渗碳处理的真空渗碳炉2;所述真空渗碳炉2的上部设有渗碳气体导入管路3和渗碳气体分散器4,所述渗碳气体导入管路3与所述渗碳气体分散器4连通,并与所述真空渗碳炉2外的渗碳气体源(未示出)相连通;所述真空渗碳炉2的上部还设有辐射加热管5,所述辐射加热管5与所述真空渗碳炉2外的燃烧器6相连;所述真空渗碳炉2的下部与气体引出管路7相连通;所述渗碳装置还具有压力检测部件8和温度检测部件9,所述压力检测部件8和温度检测部件9均与一个控制部件10相连并向所述控制部件10反馈检测信号,所述控制部件10分别与所述渗碳气体导入管路3和气体引出管路7连接并根据所述反馈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渗碳气体导入管路3和气体引出管路7的打开与闭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渗碳装置还具有一个气体回收管路11,所述气体回收管路11的一端通过引出泵12与所述气体引出管路7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燃烧器6连通。
所述燃烧器6上设有燃料气体导入管路13和空气导入管路14,以便于初始燃烧产生热量,而一旦有足够的渗碳后气体通过所述气体回收管路11导入所述燃烧器6,则不再需要打开燃料气体导入管路,而只利用回收渗碳气体加热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表面工程研究中心,未经宁波表面工程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46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吸喷器的表面渗碳装置
- 下一篇:生猪屠宰装卸用轨道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