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屏蔽罩的油—SF6套管电连接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4245.3 | 申请日: | 2011-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9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谢雄杰;胡伟;赵文强;彭宗仁;许佐明;邬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曾祥斌 |
地址: | 210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屏蔽 sf6 套管 连接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带屏蔽罩的油—SF6套管电连接构件,具体为能有效屏蔽油—SF6套管与气体绝缘组合电器导电杆连接处的凸起物,起到改善该处电场分布作用屏蔽帽,属高压组合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SF6套管是一种将输变电工程变电站内的变压器直接与气体绝缘组合电器连接设备,具有占地面积小、经济、环境对运行无影响、抗地震能力强、可靠性高等突出优点,在超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油—SF6套管的安全广泛应用,需要解决油—SF6套管与气体绝缘组合电器之间的电气连接问题。因为油—SF6套管与气体绝缘组合电器之间的电气连接是通过套管端部与气体绝缘组合电器的导电杆直连来实现,所以在确保套管与导电杆载荷能力同时,还需保证连接处牢固,避免松动、错位;同时,由于连接件的螺帽、垫圈等凸起物外露在气体绝缘组合电器气室内,这些凸起物会使连接处局部的电场分布产生畸变,如果这种畸变得不到有效的改善,畸变引起的局部电场强度偏大,将会使该连接处在试验或运行过程中易发生绝缘击穿,还因该连接处在工作中是人眼看不到的地方,一旦出现故障,将延祸及开关、变压器等关键设备,因此,需要有效的屏蔽装置,以利改善连接处的电场分布。现有技术中,未检索到在该处增加均压或屏蔽装置内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提出一种带屏蔽罩的油—SF6套管电连接构件,所述构件中的屏蔽罩起到屏蔽构件内连接处凸起物的作用。在实现油—SF6套管与气体绝缘组合电器的导电杆之间良好的电气和机械连接同时,有效屏蔽连接处的螺帽、垫圈等凸起物,改善该处电场的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屏蔽罩的油—SF6套管电连接构件,包括气体绝缘组合电器导电杆的连接底座和屏蔽罩,所述的连接底座是位于导电杆前端的圆盘,圆盘上有螺孔,有螺栓将圆盘与油—SF6套管端部连接面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杆前端圆盘与油—SF6套管端部连接面固连处的外部,还有屏蔽罩,所述的屏蔽罩是内外表面平滑过渡的弧形圆环状金属壳体,屏蔽罩外径最大处与油—SF6套管尾部等径;屏蔽罩通过螺栓固连在导电杆圆盘上。其有益效果是:屏蔽罩可保证连接处没有尖端凸出物外露,解决了油—SF6套管与气体绝缘组合电器的导电杆连接处的安装螺栓等凸起物的屏蔽问题,改善了该处的电场分布情况,结构简单、接触可靠。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位置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处剖面图;
附图3为屏蔽罩轴心剖面图;
附图4为屏蔽罩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的标记:1—气体绝缘组合电器筒壁;2—屏蔽罩;3—油—SF6套管的连接面;4—油—SF6套管的法兰盘;5—气体绝缘组合电器的导电杆;6—导电杆前端圆盘;7—油—SF6套管;8—安装屏蔽螺栓;9—导电杆与套管螺栓;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4所示,油—SF6套管7的尾部端面上有带有内螺纹孔的连接面3,导电杆5的前端圆盘6通过螺栓9固定在连接面3的内螺纹孔上,形成油—SF6套管与气体绝缘组合电器的对接,这样圆盘6将套管7的连接面3整体良好的包住,形成足够大的接触面,保证连接处的载流能力满足套管7运行要求,避免因载流能力低引起导体局部过热进而影响套管7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导电杆5的前端圆盘6上表面有安装屏蔽罩2的内螺纹孔,螺栓8将屏蔽罩2与圆盘6通过内螺纹孔固连,屏蔽罩2是内外表面平滑过渡的弧形圆环状金属壳体,其外部没有尖端突出物,屏蔽罩2外径最大处(本实施例中为φ360mm)与油—SF6套管7尾部等径,屏蔽罩2将油—SF6套管的连接面3、导电杆5的前端圆盘6、螺栓8和螺栓9完全屏蔽在屏蔽罩2内,以防止这些部件的局部凸起或工艺上的缺陷引起的局部场强畸变增大。
参见附图3、附图4,本实施例中,屏蔽罩2为铝合金材料,采用旋压工艺成型,并经过打磨抛光处理,内外表面光滑,其剖面的外部轮廓由数条彼此相切的圆弧和直线段组成,各圆弧平滑过渡、没有尖角,避免屏蔽罩2本身出现凸起或尖端影响屏蔽效果。本实施例中,屏蔽罩2的厚度为3mm,最大直径360mm,整体高度140mm,三段轮廓圆弧对应的半径分别为20mm、100mm和50mm,屏蔽罩2下端面与油—SF6套管7尾部的间距≈2mm,屏蔽罩2与底座3不触碰,因此实现了油—SF6套管7尾部的平滑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未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42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电作业用高压输电线路提线器
- 下一篇:有线电视电缆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