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鼠磨牙的移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43492.1 | 申请日: | 2011-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8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顾泽旭;孔亮;李变瑢;王文;李云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7/00 | 分类号: | A61C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鼠 磨牙 移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牙齿矫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鼠磨牙的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口腔正畸治疗是通过矫治力控制牙齿在牙周组织内移动并影响颌骨生长发育来达到矫治错合畸形的目的。正畸力加力后,触发牙周组织中复杂细胞信号传导网络,导致细胞因子相关细胞因子,信号蛋白表达异常,引发牙周组织改建,从而达到牙齿移动的目的。
目前常用正畸牙齿移动装置包括以下几种:(一)以切牙为支抗,利用拉簧产生的拉力使磨牙向近中倾斜移动;(二)以两侧牙齿互为支抗使其向两侧移动;(三)在磨牙间放置分牙装置使牙移动。这些常规的牙齿移动装置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加力装置设计复杂,实验室操作繁琐,大鼠口内安装困难,成功率不高;第二,加力装置体积较大,植入大鼠口内后容易脱落,不能在大鼠口腔内放置较长时间,不利于进行长时间实验学研究;第三,较大的体积和复杂的结构会使大鼠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不适用于行为学实验。因此,建立简便、有效并模拟临床实践的动物正畸牙齿移动模型,对于研究正畸牙移动的作用机制,开发、论证新的临床正畸矫治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鼠磨牙的移动装置,具有加力装置设计简单,便于实验操作;加力装置在大鼠口内固位好,存在时间长,可用于长时间实验学研究;对大鼠产生的应激反应小,可用于正畸过程中情绪心理变化的行为学研究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鼠磨牙的移动装置,包括有一U型加力弓丝1,在U型加力弓丝1上套有不锈钢钢丝围成的不锈钢小圈2。
所述的U型加力弓丝1采用的材料为NiTi弓丝。
所述的U型加力弓丝1的直径为0.03cm~0.05cm,其长度为5cm~15cm。
所述的不锈钢钢丝的直径为0.03cm~0.045cm,不锈钢小圈2的圈的直径d为2mm~5mm。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在U型加力弓丝1上设置不锈钢小圈2,并在将本实用新型设置在需要移动的磨牙位置后移除不锈钢小圈2,弓丝恢复原始形态,产生矫治力移动牙齿,具有加力装置设计简单,便于实验操作;加力装置在大鼠口内固位好,存在时间长,可用于长时间实验学研究;对大鼠产生的应激反应小,可用于正畸过程中情绪心理变化的行为学研究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力单位1插入大鼠第二磨牙近远中牙间隙,去除固位的不锈钢小圈2后的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一种大鼠磨牙的移动装置,包括有一U型加力弓丝1,在U型加力弓丝1上套有不锈钢小圈2。所述的U型加力弓丝1采用的材料为NiTi弓丝。所述的U型加力弓丝1的直径为0.03cm~0.05cm,其长度为5cm~15cm。所述的不锈钢钢丝的直径为0.03cm~0.045cm,不锈钢小圈2的圈的直径d为2mm~5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操作时,将U型NiTi丝两端分别插入大鼠第二磨牙近远中牙间隙,取出固位不锈钢小圈2,弓丝恢复原始形态,产生矫治力移动牙齿,为了操作的方便,制作不锈钢小圈2固定U型曲的形态,放入大鼠口内后去除;为了防止加力装置从牙齿间隙中脱出,在U型曲的弯曲部用光固化粘接剂固定加力装置1;选择不同直径的NiTi弓丝弯制U型曲1可以产生不同大小的正畸力;选择不同材料的弓丝弯制U型曲1可以产生不同大小的正畸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34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上颌骨骨折颅颌牵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鼻腔异物取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