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轧钢板中间冷却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43223.5 | 申请日: | 2011-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7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成;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45/02 | 分类号: | B21B45/02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陈长庚 |
| 地址: | 462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钢 中间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粗轧后的钢板进行冷却的装置,属于轧钢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粗、精双机架轧制时,粗轧后的钢板采用待温轧制工艺,即通过在待温辊道上往复摆动冷却,使中间坯获得合理的精轧开轧温度后再进行轧制,大量时间被浪费在控轧待温上,造成精轧机空闲,严重制约轧机的生产节奏和产量。因此很有必要结合粗、精轧制的特点,在粗轧机和精轧机之间设计安装能够有效降低粗轧钢板温度的冷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将粗轧后的钢板温度降低到精轧开轧温度的轧钢板中间冷却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轧钢板中间冷却装置,它包括支撑框架、上集管、下集管、主供水管路,支撑框架由纵梁和横梁组成,纵梁与辊道平行,安装在辊道两侧,横梁有多根,它们平行排列,横跨在辊道上方,两端分别与纵梁相连接,每根横梁上都分别安装一根上集管,对应数量的下集管安装在辊道护板上,上集管和下集管上分布有多个喷嘴,多根上集管和下集管的进水端分别汇集到上集管进水管路和下集管进水管路后与主供水管路相连接。
上述轧钢板中间冷却装置,所述纵梁下部有支腿支撑,纵梁和横梁采用方箱结构,方箱内储存有冷却水。
上述轧钢板中间冷却装置,所述每根上集管和下集管上均安装有一个用于控制开启的气动阀门,上集管进水管路和下集管进水管路与主供水管路之间都分别安装有超声波流量计和流量控制阀。
上述轧钢板中间冷却装置,所述支撑框架的出口处安装一组吹扫钢板上残余冷却水的高压空气侧吹装置。
上述轧钢板中间冷却装置,所述支撑框架的入口处和出口处分别安装一组高温计,在距离支撑框架入口处和出口处8-10米的位置分别安装一组高温计。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对粗轧后的钢板进行降温,使钢板的温度快速降低到精轧所需要的温度,大大减少了粗轧钢板在待温辊道上往复摆动的冷却时间,使精轧机能够充分发挥效能,保证粗、精双机架轧制的生产节奏,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企业的实施效果是:据统计使用本实用新型前平均小时产钢量仅维持在17.45块/小时,使用本实用新型后平均小时产钢量提高到19.01块/小时,轧机产能提高8.9%,在生产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纵梁的正视图;
图3是纵梁的侧视图;
图4是纵梁的俯视图;
图5是横梁的正视图;
图6是横梁的侧视图;
图7是横梁的俯视图;
图8是上集管的正视图;
图9是上集管的侧视图;
图10是下集管的正视图;
图11是下集管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A-A剖视图。
图中标记如下:纵梁1、横梁2、上集管3、下集管4、主供水管路5、喷嘴6、上集管进水管路7、下集管进水管路8、支腿9、气动阀门10、超声波流量计11、流量控制阀1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压喷射的冷却方式,采用4bar浊环水作为冷却水,由支撑框架、上集管、下集管、主供水管路、流量控制阀门、吹扫装置、高温计和相关的管道等组成。
图中显示,支撑框架由纵梁1和横梁2组成,纵梁1和横梁2都为箱式框架结构。纵梁1与辊道平行,安装在辊道两侧,纵梁1下部有支腿9支撑。横梁2有多根,它们平行排列,横跨在辊道上方,两端分别与纵梁1相连接,横梁2内部可储存冷却水,对自身进行保护。
图中显示,每根横梁2上都分别安装一根上集管3,对应数量的下集管3安装在辊道护板上,辊道护板也改造成箱式结构,以便安装下集管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安装了7组上集管3和下集管4。
图中显示,上集管3和下集管4上分布有多个喷嘴6,上集管3使用Φ140不锈钢管加装喷嘴6制作而成。喷嘴6间距253mm,通过喷嘴间距和喷射角度计算,上集管3的高度布置在辊道面上,可以实现冷却水在宽度方向的全面覆盖。喷嘴6尾部插入上集管3内部,使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时,上集管3内部可以保留一定的水量,对上集管3本身起到冷却作用,达到保护上集管3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32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